作者/江南春 分眾傳媒創始人 版面/孫意真
NOTES
編者按
4月19日,和君2025消費品行業論壇暨《穿越周期:消費品企業的戰略破局》新書發布會在上海瑞金洲際酒店召開。
會中,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先生就品牌的挑戰與突圍、品牌相關思考、品牌如何傳播等企業家關注的核心問題以“品牌如何贏在中國十年新周期”為題進行了主題演講。下文為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來談談一個主題“品牌如何贏在中國十年新周期”。
1
品牌的挑戰與突圍
首先,我想談談我的第一點思考“品牌的挑戰與突圍”,那么過去一年當中我經常聽到大家的問題有三。
第一是價格越卷越低怎么辦?
第二是現在短期銷售壓力很大,還要不要做品牌?
第三是品效協同是不是個偽命題?
我自己覺得關于這個問題,有三個解法。
降價的焦慮升維解
第一個解法叫降價的焦慮升維解。除非品牌有垂直供應鏈這樣強大的降價能力,當自身品牌降到一定位置時,其他同行沒有辦法降到這,就能淘汰其他品牌。否則就會陷入持續降價,互相擠壓的境地,陷入循環。
說到升維,具體怎么升維呢?我認為有三個升維的方向:品質服務升維、痛點升維、情緒升維。
1. 品質服務升維
首先是品質升維,質價比升維。比如說白象方便面,白象講說“不用粉醬包,只用高湯包”,“精選一年以上老母雞, 6 小時熬制真高湯”。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白象賣的是不再是粉醬包而是高湯包,所以叫“高湯面,湯好喝”。高湯面賣同樣的價格,升級不升價,這個時候品牌的競爭力就提升上來了。
而天貓不通過百億補貼應對拼多多和抖音的競爭,而是創立88vip項目。盡管88VIP的88元收費無法覆蓋其提供的價值500-800元左右的服務內容成本。但這個項目的會員群體不同于直播間的用戶,他們屬于這個社會上的1.3億核心用戶,由他們貢獻的頭部品牌銷售額占比50%。享受過優質的服務,他們就很難再去其他平臺進行消費,那么就產生了粘性。3年中,如果天貓把這1.3億用戶牢牢鎖住,那么天貓仍然不可撼動。
2. 痛點升維
第二部分是痛點升維。當別的品牌還在做成人鞋的兒童版時,泰蘭尼斯專注于做童鞋,通過賣高產品價格成功。一雙學步鞋賣598元,其實是昂貴的。
但因為痛點升維,泰蘭尼斯抓住了寶寶走路老摔跤的核心痛點,品牌價格就可以提高。當然提供價值也很重要,像泰蘭尼斯做的鞋底分區支撐、通過國際BV mark防滑測試等。品牌便宜雖然能成功,但是貴帶來更多機會,也帶來更多盈利。
3. 情緒升維
名創優品的充電寶賣79元,而小米只賣69元,并不是說名創優品的充電寶品質和功能更好,而是因為他是hello kitty和寶可夢聯名,可以給孩子買以拉近關系,僅僅多出10塊錢就可以帶來更高的情緒價值。
前兩天我去參加一個全國的醫藥論壇,我發現醫療門店的數量在下跌。因為天貓、抖音電商平臺都買得到藥,線下門店沒有顧客。核心在于這些門店沒有抓住體驗,現在僅僅是買藥送雞蛋,買藥送積分,如果能夠把門店三分之一的區域改造成可以免費提供氧吧、按摩機、熱療等這些中老年人特別喜歡的項目,那么門店的體驗感是不是就提升了。
如果在產品功能、性價比、產品質量、工藝、使用價值這些硬實力競爭中擁有獨門絕技那固然好。但中國的學習進程很快,硬實力差距很容易被彌補。所以很大程度上要拼軟實力,就是驚喜感、稀缺感、專屬感、共鳴感、文化體驗、身份象征、美學價值、服務感知和場景價值。
那么性價比是什么?性價比=(有形價值+無形價值)/(有形成本+無形成本)。其中降低無形成本的方式比如某個超級大牌,顧客對品牌有信任感,這個時候降低了交易成本。那么提高無形價值的方法像是審美,選擇什么品牌代表我是什么樣的人。情緒價值,可附帶的愉悅感等這些都是性價比的部分,不能完全從硬實力來看,還有軟實力的部分。
銷量的壓力品牌解
第二個解法是銷量的壓力品牌解。銷量的壓力現在的解法是,品牌搞一場促銷,最后狠狠地把庫存去掉、把銷量壓力去掉。但是事實上銷量是減不掉的,因為大家都這么想。
怎么去理解銷量的壓力品牌解?
首先是增加品牌建設。如果增加促銷廣告消費,減少品牌投入,短期來看,這種方法有效,但長期有害。Nike2021年換了一個CEO,要做DTC。但是做了3年之后銷量下滑、股價下跌。如果沒有品牌共鳴和敘事,NIKE就和其他品牌沒有什么區別。Just do it所表達的價值觀,與消費者形成了一種共振,是NIKE品牌的核心價值。但在今天,當這些價值觀的東西越來越沒有的時候,在需要追求銷售結果的路上,品牌很容易被促銷的效果所磨滅。持續沒有品牌建設,再深厚的品牌積累也會消失。
我所看到的消費品現在的本質問題是消費者對品牌的愛不夠了。管理從來不是以結果為導向,管理是以因果為導向。如果以結果為導向,看到的都是短期的利益,看不到什么叫核心價值。品牌是因,它是一個選擇你而不選擇別人的理由,而銷售是果。“因緣果報”,緣就是深度分銷,果就是銷售結果,報就是回報率。所以我們覺得長期有效的,短期一定有效,短期有效的,長期未見得有效。
第三點是70%是消費者的指定購買,30%來自短期促銷。我們以波司登為例。2018年,波司登所面臨的并不是渠道壓力,而是品牌老化的壓力、品牌低端化的壓力。當優衣庫開始做男裝、女裝、內衣、內褲,做四季輪轉的時候,波司登走了相反的路,專注于做羽絨服。優衣庫399、499元性價比很高,因為四季輪轉也導致渠道效率高。而波司登只做 4 個月生意,還租一個固定店面,由此開始變得高端化。那么波司登是怎么改變的?我會說,當即出發。消費品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三年、五年甚至十年的時間。只要出發就能解決,消費品沒有捷徑。只要方向正確,敢于出發,就可以改變戰局。
剛才我講到銷量的壓力品牌解。那么什么是品牌呢?品牌就是回答什么是第一,什么是唯一。
這個第一就是說你是哪個品類的首選?你是哪個功能特性的首選?你是哪個人群的首選?你是哪個場景的首選?
比如說“比亞迪”汽車是新能源汽車首選;李斌的“蔚來”是服務最好的電動車,“問界”是智駕最好的電動車。那么哪個是人群首選呢?中國奶爸首選車“理想”也是中國舒適家庭首選車。場景首選則是“方程豹”,它是越野場景首選。所以每個地方都有細分領域的第一。要么就是唯一,也就是如果沒有第一可做,那你就做唯一。比如說電梯媒體是空白市場,我就做了全世界唯一的電梯媒體,后來就成了第一。
講到唯一,首先就是科技趨勢。AI也好、新能源也罷都是類似的。科技帶來全新的變革。
其次就是消費趨勢。過去五年,中國所有成功的食品飲料消費品公司大概就是這四個趨勢。第一叫“5+”,加蛋白、加鈣、加芝士、加膳食纖維、加益生菌;第二是“5-”,減糖、減脂、減卡、減油、減鹽;第三是“5沒有” 零色素、 零香精、 零防腐劑、 零添加劑等等;最后是“5追求”,求新鮮,求天然、求輕量,求有機,求綠色。所以你可以發現大家大概都是往這個方向走,往這個方向就會誕生很多成功的品牌。
第三是潮流相反。別人做室外廣告,我們分眾就做室內。所有的媒體都講內容為王。我沒內容,但是電視報紙好的內容剛被吸引住,一不小心撞上廣告;我沒有內容,但我霸占了特殊的時間和空間,在特殊時空中你比廣告更無聊。
最后是場景細分。紙業巨頭已經存在了心相印、維達等等品牌,但是今天在衛生間這個細分領域當中出現了德佑濕廁紙。所以在不同的細分品類、細分場景中仍舊會出現全新的機會。
站內的問題站外解
第三個就是站內的問題站外解。如果銷售平臺在互聯網上,當沒有流量時就會出現很大問題,生意難做的本質就是,就像所有人都在釣魚,而不去養魚,那魚就會越來越少,瓶頸就很明顯。消費品的規則是50倍破圈。當有100萬用戶購買,大概需要5, 000萬用戶知道你;當有1, 000萬用戶購買,大概需要有5億人知道你。因為一般來說消費品的平均轉化率就是2%。但其實要做到虹吸效應與護城河,那么就要做到提前卡位住消費者心智。比如看到濕廁紙就想到德佑、看到奶酪棒想到妙可藍多、果凍就吃喜之郎等。
再一個我想講的是做社會共識而非精準投放。我們如今高估了精準的力量,低估了共識的力量,高估了互動的力量,低估了重復的力量。在我穿越的30年周期中,篤定的品牌會先入為主搶占用戶心智。就像格力電器“好空調格力造,掌握核心技術”,雖然我們不知道他的核心技術是什么,但是我們無比相信他掌握核心技術。再例如東京迪士尼,雖然日本是老齡化社會,但是他們告訴消費者:“我們不僅僅是孩子的樂園,還是成年少女的童話城堡”,“無論你多大年齡,都可以回到迪士尼尋找你初二時的童心”。
量價齊漲的中國實踐
首先真正把生意做大,是一定要破圈引流的。2018 年雪花已經銷量增長到盡頭,當時侯孝海做了一個判斷,說中國人喝啤酒的噸位已經到了。所以雪花只能走向高端化、潮流化、時尚化的道路。
它對 18 歲到 25 歲的熱血青年推出了“勇闖天涯superX”,對輕奢白領推出了“馬爾斯綠”。對35到45歲的高品質人群提出了“匠心營造”,然后在商務場合收購了Heineken(喜力啤酒)。在營銷問題上,雪花采用內容營銷(線上線下)和場景營銷共進的方式。近些年,它在重大戰略選擇面前走向產品的高端,它判斷對了趨勢,即品牌不是向下卷,而是向上卷。
我們再來看看君樂寶是怎么從一個地方企業變成全國前三的?比如他推出的產品“簡醇”,開創了零蔗糖酸奶的品類;“悅鮮活”則是用0.09秒殺菌技術打造了新品類鮮牛奶。一個從科技趨勢、一個從消費趨勢出發。在銷量的壓力下,通過產品的創新成為細分品類的第一。在奧運期間,它成為中國十大國家隊的代言品牌,拉動品牌上升。因此在2024年越是內卷,越是要“向上卷”。
所以2025年品牌突圍,我覺得有三個建議:第一是價值升維,向上突圍,越是內卷時越要向上卷。品質服務升維、情緒升維,痛點升維。第二個是流水的渠道,鐵打的品牌。穿越周期越是艱難時越要強品牌,有選擇你而不選擇別人的理由。現在這個社會要么頭部,要么無利可圖,你如果不是頭部,盡早退出。第三是傳播碎片化的時代、粉塵化的時代,越要中心化媒體。互聯網是個太空,一萬多億的互聯網流量面前,無人看得見你。以寶潔為例,海飛絲蔡依林、飄柔羅志祥,十幾年之前大家印象深刻。現在的寶潔有五六十億廣告,大家卻什么也記不住了。越是瓶頸時,越要敢破圈。越是講精準化傳播的時候,就要從反精準角度,從建立共識的角度去思考。所以精準是這個世界上最大的謊言,真正的大品牌從來沒有靠精準成功,這就是我 30 年的經驗。
2
品牌的迷失
過去十年我們學會了很多新營銷、新技術、新技法,科技水平越來越高,但其實我們的生意是越來越難做的。本質上是注意力都在研究流量打法上,所以品牌越來越弱了。以前大家是無內容、不營銷,然而今天的情況卻是大家都在做內容,250萬家企業都在“種草”,但就像種在了草原上,種完也會找不到位置。所以如今的“某某東西是趨勢”。那么相反的一定是對的。因為你聽到他說是趨勢的時候,他就已經不是趨勢了。如今觸點越來越多,關注越來越少;內容越來越多,其實認知越來越淺。
所以我建議三句話,要流量就要留心,心留住了,才有流量。現實中,流量根本留不住,因為流量在少數,很少能擁有自己的流量。流量從來不是生意增長的根本,流量是品牌贏得人心的結果。像是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各自有各自的特色,也就是這些平臺把心智建立好了,就有持久的流量。
第二,要種草,更要種樹。其中核心問題在于:品牌的核心價值是什么。互聯網的極端化會讓你的立場決定了你后面的閱讀方向。只有品牌核心價值深入人心,“草”才會長起來。另一個部分就是,當你會“種草”,而別人不會的時候,你就會占優勢。
第三就是不僅要觸達,還要觸動。我們每天路過的廣告很多,而記得住的廣告很少,最后激發你產生行動的廣告更少。觸動就是要“高觸達、高關注、高頻次、高完播”,這樣的媒體才能形成有效的觸達的處理。品牌廣告才是用戶投資,不能只靠流量廣告生存。
什么是“算法”,我們是算不過互聯網平臺算法的,要學會“人心的算法”。流量廣告解決的問題是“買它,更低價買它”,是渠道問題;品牌廣告解決的問題是“愛它”,沒有愛的買是不持續的,只要有更低價的出現,消費者就會被拐走。所以沒有品牌累積固化之后的認知和信任,價格只會越來越低,流量只會越貴,是不可持續的。
所以我們看GMV=流量x轉化率x客單價x復購率:第一是流量。我們最后能不能抓住流量。實際上流量現在的打法都是“黑盒算法”,流量打法越來越一致的時候,取決于你品牌自帶流量的比例,是50-60%是去買流量,還是70-80%要去買流量。
第二是轉化率。品牌知名度、認知度高的公司,投流轉化率也高,溢價能力也越高。表面上都是開始時流量很大,直到最后當流量達到趨近時,最大的區別還是品牌自帶流量比例,品牌知名度。
品牌傳播新范式
在中國廣告市場中,細分媒體中到達率互聯網占比95%,電梯廣告70%,電視廣告60%,傳統電視可能30%。在所有的電視互聯網上,消費者會主動看廣告的14-19%,戶外環境是7-11%,在電梯、電影院等封閉環境中,用戶主動看廣告的比例是45%和64%。
再來看各媒體渠道廣告平均記憶數量的相關數據,電梯廣告、社交媒體和短視頻的相關指數分別為3.29、2.48和2.14。完播率很低,5秒完播率低于10%,真正完播的廣告的互聯網報單率最高。因此處在封閉空間的電影院廣告、電視廣告,其到達質量遠遠高于其他媒體,可有效地驅動用戶的購買意愿。
很多公司種草找了很多KOL和KOC,但是每個人寫出來不同的內容。你不知道的是他們每個人有多少流量?有沒有公眾認知? 在精準投放的時候你是公眾品牌嗎?公眾品牌在消費者心中是有一句深入人心的話的,像是農夫山泉講“農夫山泉有點甜”。
我認為品牌傳播的路徑,第一個是融入一個社會重大娛樂和重大賽事。第二是融入消費最核心的生活工藝、生活場景。用確定的中心化媒體的邏輯打贏不確定的傳播環節。
互聯網投廣告也像投資一樣,要有確定性:生活空間其實很難改變,所以廣告投資也有確定性。中國雖然四五億人口是主流人群,但是它是代表了都市消費的70-80%。這些人才是市場的所謂叫風向標人群,你拿住了他就拿住了整個市場。
所以傳播我給大家一個方法,你有了“要么第一,要么唯一”的理念。接著結合“1+N+X”的方式去傳播,即一個中心化媒體的引爆, N個內容,N個事件的傳播, X的海量種草。
中心化媒體引爆,例如農夫山泉,他以擁抱不變(強大的供應和深度分銷),才能成功擁抱變化。同時,有了場景才有了消費。產品總要能解決場景問題和場景中自己的情感和生活意義問題。
而N倍放大就是如何把你的事件內容進一步放大。
“X”是海量種草就是如何和品效協調,如何和互聯網、與終端聯動。所以很多時候廣告不僅是投放,它更是數字資產的一次重大的累積。
最后我帶大家回顧一下,我認為進入了中國的縮量周期,品牌只有強勢,只有中心化媒體的引爆,要么第一,要么唯一。
首先梳理你是什么的第一或是什么的唯一。
第二,你要敢于價值升維,向上突圍,向下是沒有道路的。
第三,人群要敢于破圈,敢于做中心化媒體,把人群場景進一步的破圈。做多不如做少,要相信中心化媒體的價值,而不是在碎片化里面搞碎片化。
所以聚焦核心單品,公司要聚焦核心價值,聚焦核心的中心化媒體,你才能改變市場格局。最后在中心化媒體如何幫你破局上記住“流量不如留心,種草不如種樹,觸達不如觸動。”
謝謝大家!
由和君咨 詢策劃,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穿越周期—— 消費品企業的戰略破局》現已上架,點擊下方圖片鏈接購買!
不錯過我們的每一篇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