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6 日,萬和電氣(002543.SZ)發布 2024 年年度財報及 2025 年一季度報。
在2024年整個家電行業個位數溫和增長的背景下,萬和電氣實現營收73.42億元(YoY +20.29%),歸母凈利潤6.58億元(YoY +15.73%)。更難得的是,在已披露財報的廚電A股企業中,萬和是唯一實現營收、利潤雙增長的企業。
2022年底,家電行業資深經理人賴育文正式出任萬和電氣總裁一職,這一人事變動曾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彼時,廚電行業正面臨地產周期下行、消費分級加劇的雙重壓力,萬和電氣作為燃氣熱水器龍頭,其戰略轉型方向備受期待。兩年后的今天,賴育文交出這一份令人驚喜的“轉型成績單”,充分證明了萬和轉型的必要性以及正確性。
事實上,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以萬和電氣董事長盧宇聰與總裁賴育文主導的萬和團隊推動的深度變革:從“121”夢想戰略的頂層設計,到四大戰略主軸的實施;從持續高研發投入,到海外基地的加速布局;從DTC模式重構渠道,到氫能技術的超前卡位......這些變革正在重塑這家老牌廚電企業的增長基因。
當行業步入深度調整期,萬和電氣用一系列硬核數據證明:傳統制造業的轉型升級,不僅需要壯士斷腕的勇氣,更需要高瞻遠矚的戰略定力。而在AI與全球化雙輪驅動的新周期下,萬和電氣正在演繹一個傳統制造突破增長天花板的鮮活案例。
轉型成效凸顯,逆周期下的雙位數增長
自2023年發布“121”夢想戰略以來,萬和電氣用一份硬核亮眼的成績單為戰略轉型進行了生動的注腳。
財報顯示,2024 年,萬和年度總營收73.42億元,同比增長20.29%;歸母凈利潤6.58億,同比增長15.73%;扣非歸母凈利潤6.56 億,同比增長 8.45%,實現營收與利潤同比雙位數的齊增。
從業務板塊來看,生活熱水業務收入35.03億元,同比增長5.13%,占比47.71%;廚房電器業務收入33.32億元,同比大增41.96%,占比45.38%,成為營收增長的重要驅動力,產品結構更加均衡。
在2025年一季度,萬和電氣延續了這一增長態勢。根據財報,2025年一季度萬和電氣營收22.95億元,同比增長15.94%;歸母凈利潤1.79億元,同比增長 8.01%;扣非歸母凈利潤2.15億元,同比增長 14.40%。
截至目前,萬和已連續多個季度實現營收與利潤的雙重增長。結合已經披露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財報的廚電A股數據來看,萬和電器是唯一一家營、利雙增的企業。
這一成績的取得,正是公司自2023年實施“121”夢想戰略以來,持續推進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必然結果。
在制造端,萬和電氣通過成立精益制造中心,使熱/廚電生產效率提升20%,生產周期顯著縮短。在研發環節,引入AI技術輔助研發后,研發周期縮短30%,SKU效率提升62%,實現了從“廣撒網”到“精準研發”的戰略轉變。
在營銷層面,萬和電氣積極布局數字化營銷渠道,抖音OMO平臺入駐賬戶達2271個,獲客數量同比激增439.72%。這些運營效率的全面提升,為公司業績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運營端的改善直接轉化為優質的財務表現。
通過精益管理和庫存優化,萬和電氣庫存資金周轉率大幅提升30%,資金使用效率顯著提高。2024年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達到14.2%,超行業均值2.4倍,展現出卓越的資本運營能力。
在保持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公司持續加大股東回報力度,全年累計分紅達3.25億元,充分體現了管理層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
這一系列數據生動詮釋了萬和電氣“制造”向“智造”轉型的成功路徑:通過生產效率提升帶動業務規模擴張,借助研發效率優化增厚利潤空間,利用營銷效率升級改善資金周轉,最終實現經營質量與財務指標的全面提升。
在行業整體增長放緩的背景下,萬和電氣用實實在在的業績證明,其戰略轉型不僅方向正確,而且成效顯著,為后續增厚企業資本價值、高質量擴張奠定了堅實基礎。
多維賦能,構筑高質量發展護城河
如果說財務數據是轉型成果的顯性表現,那么戰略層面的多維賦能則是支撐這些成績的底層邏輯。
在董事長盧宇聰與總裁賴育文組成的“新管理層引擎”驅動下,萬和電氣完成了一場深刻的治理革命:從家族式管理到現代化企業治理的蛻變,僅用兩年時間就展現出驚人成效。
2022年底賴育文掌舵后,迅速搭建起企業轉型的“鐵三角”體系:頂層設計上重塑戰略藍圖、組織管理上推動年輕化再造、底層夯實技術創新根基。
這套組合拳不是簡單的修修補補,而是通過人才結構革新與技術研發攻堅的雙輪驅動,將全球化布局、用戶直達模式和智能制造升級三大發展方向持續推進。
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中,萬和正在用一套獨特的“抗熵增”方法論,為傳統制造企業轉型升級書寫新的注腳。
人才機制:組織煥新,注入創新發展新活力
萬和電氣深知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因此在人才機制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去年公司引進10 余位關鍵領域專家,推動組織專業化發展;硬性要求管理層配備 90 后、95 后骨干,為組織注入創新活力。在激勵機制上,將“用戶價值與體驗”納入考核,通過員工持股計劃將31 名核心管理層與企業長期發展深度綁定,512萬股的員工持股計劃安排,不僅體現了對核心人才的重視,更確保管理層決策與公司長期發展目標一致。
這種“引才、育才、留才”的組合拳,讓萬和在技術創新與市場開拓中持續保持戰斗力。
技術革新:創新引領,搶占行業發展制高點
在技術創新方面,萬和電氣持續加大投入,2024 年研發費用達 2.89 億元,同比增長 25.23%。公司擁有 10 大創新平臺,80 項科技成果鑒定,119 項科技進步獎,累計有效專利突破 3520 項,并參與 282 項主參編標準的制定。
在核心技術領域,超低溫熱泵技術、燃熱采暖全系噪音下降等技術處于行業前沿,燃熱3000米高海拔燃燒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氫能領域,萬和電氣更是領跑行業,主編 2 項國家/行業標準,純氫灶具獲國內首個 BSI 認證,成為國內唯一獲英國 BSI 氫能燃氣具認證的企業。這些技術成果不僅為公司的產品創新提供了堅實支撐,也為行業發展樹立了新的標桿。
全球運營:突破邊界,打造品牌出海新范式
2024年海外業務41.43% 的增速,印證了萬和電氣從“產品出海”到 “品牌出海”的戰略升級成效。
泰國工廠一期量產、二期試產以及埃及基地試產形成的雙基地產能布局,配合“跨境電商+本地化售后”的渠道網絡,使萬和電氣成功抓住“一帶一路” 市場消費升級紅利。
OBM業務占比的持續提升,標志著萬和正逐步擺脫傳統代工模式的低利潤陷阱,向微笑曲線兩端延伸。為實現這一轉變,萬和電氣不僅在產能布局上積極落子,還在品牌建設上持續發力,通過歐洲杯、奧運會官方合作以及影視綜藝植入等方式,將 “中國萬和?天生可靠” 的品牌主張推向全球。
用戶直達:數據驅動,重塑價值鏈新生態
在用戶運營維度,萬和電氣以“DTC 模式 + 數字化會員體系”重塑價值鏈。
通過2271 個抖音 OMO 賬戶構建的私域流量池,不僅實現獲客量 439.72% 的爆發增長,更沉淀了超 8000 萬會員資產。這種“用戶直達”的轉型也印證了 C2M 模式對供應鏈效率的改善作用。
在高端市場,A3 人群 1332% 的增速與 163 萬臺中高端產品銷量,驗證了品牌升級戰略的有效性。萬和電氣還通過智能化服務管理平臺,極大提升了服務響應效率和用戶滿意度,真正實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價值創造。
制造升級:精益變革,夯實戰略落地新底座
制造端的精益變革成為支撐戰略落地的關鍵底座。熱/廚電生產效率 20% 的提升,與研發周期 30% 的縮短,共同推動公司毛利率維持在行業領先水平。
通過VBS精益體系與LCIM系統實施,萬和電氣工廠WIP(在制品)庫存大幅下降,部分倉儲區域已改造為員工休閑空間,這種“輕庫存運營”模式顯著提升了資本回報率。與此同時,其還運用 AI 技術輔助研發,精簡 30% 的 SKU 數量,提升62% 的SKU效率,實現了從規模導向向質量優先的轉型。
ESG 戰略:綠色發展,開拓可持續增長新空間
在ESG 戰略方面,萬和電氣分布式光伏年發電0.13億度、氫能產品獲 BSI 認證等實踐,不僅響應“雙碳”政策,更提前卡位綠色消費趨勢。
據悉,萬和電氣計劃到2033年將含氫等綠色氣源產品收入占比提升至50%,這一戰略規劃有望打開估值提升空間。通過“技術專利+綠色標準”構建的競爭壁壘,萬和正在從成本優勢向可持續價值演進,為企業的長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未來展望:數字化與全球化打開成長天花板
站在未來發展維度審視,萬和電氣正在打開量級增長的想象空間。
而這一切,離不開董事長盧宇聰與總裁賴育文的戰略引領。賴育文在2025 萬和電氣經營管理年會上指出:“努力就有回報,行動就有結果。2024年,我們在收入端、成本端、效率端全面突破,國際營銷超額完成目標,國內市場逆勢穩定增長,降本增效成果顯著,這證明了轉型的及時性與前瞻性。”
針對未來挑戰,他強調:“堅持常識不可動搖,以戰略確定性應對不確定性 —— 海外堅持‘制造+品牌’出海,國內深化DTC模式,制造端追求整體價值鏈最優,研發端聚焦技術領先。”
在新質生產力發展浪潮下AI家電風口方面,萬和電氣已率先落子Deepseek AI助手內嵌和AIGC平臺,這些數字化基建不僅提升現有業務效率,更可能催生智能家居新業態。根據創新擴散理論,萬和APP積累的8000萬用戶將成為智能場景落地的天然試驗場。
全球化布局方面,萬和電氣正從“產能出海”向“體系出海”進階。泰國二期與埃及基地的投產,將完善亞非產能網絡;3520項專利構筑的知識產權體系,為OBM業務提供法律保障。參照家電巨頭們的出海路徑,萬和有望通過“研發本地化+品牌并購”的組合拳,加速向全球燃氣具領導品牌邁進。資本市場尤其應關注其海外業務毛利率的持續改善空間。
在新興業務培育上,氫能、熱泵以及洗碗機、凈水等新品類構成新的增長曲線。2024年萬和電氣主編2項氫能國標、獲英國BSI認證等動作,展現其"技術標準化"能力。
考慮到氫能家居的潛在市場規模,萬和已建立的先發優勢可能在未來3-5年轉化為實質性營收。空氣能業務同樣值得期待,超低溫技術的突破使其在北方采暖市場具備差異化競爭力。凈水與洗碗機產品方面,聚焦“高性價比+本土化創新”補齊產品線,也打開公司新的利潤增長空間。
從資本價值角度審視,萬和電氣呈現典型的“戴維斯雙擊”特征:14.2%的ROE(行業2.4倍)體現盈利質量,3.25億分紅展示現金流實力,而氫能等新興業務的布局則提供估值彈性。這種“穩健基本盤+成長新動能”的組合,使其在廚電行業估值體系中具備重估潛力。
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大潮中,萬和電氣已通過“抗熵增”實踐證明了傳統制造業的突圍可能。
其財報數據背后,更值得關注的是從“規模導向”到“質量優先”的經營哲學轉變——這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長軌跡,更是中國制造業價值鏈高端攀升的一個縮影。在AI與全球化雙輪驅動的未來,萬和電氣能否持續領跑,值得報以更大期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