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東鄒城、安徽碭山、福建漳平、四川綿竹積極開展老年人藥品、保健品虛假宣傳專項整治行動。
鄒城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聚焦養老服務領域藥品、保健品消費六類違法違規行為,包括虛假宣傳功效、假借權威名義誤導消費者等,采取 “線上 + 線下” 結合模式開展普法宣傳,目前已排查藥店 30 余家、商超等保健品專柜 70 余家次,糾正輕微問題 3 起,后續將持續嚴厲打擊違法行為;碭山縣市場監管局啟動整治工作,重點排查社區、商場等場所假借專家義診等名義的虛假宣傳行為,后續將加大執法力度并加強宣傳教育;漳平市市場監管局開展守護 “夕陽紅” 專項行動,聚焦理療店等重點場所,通過 “拉網式” 排查建立動態監管臺賬,核查產品關鍵環節,還借助宣傳周創新宣傳形式,拍攝科普短視頻、開展社區宣講等,截至 4 月 27 日已檢查經營場所 8 家次,立案查處 1 起,旨在凈化老年康養與保健市場環境 。
從虛構資質到夸大療效,這些亂象不僅損害消費者健康,更透支整個健康產業的信譽。若任由 “神藥” 騙局橫行,終將讓民眾對正規健康產品失去信任,動搖行業根基。唯有以 “零容忍” 態度持續執法,才能讓健康產業回歸科學與誠信的本質。
三地行動均將老年人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凸顯出不法商家對老年群體的精準 “圍獵”。健康產業本應是守護生命的陣地,如今卻淪為部分人收割老人積蓄的 “戰場”。會議營銷、免費體驗等套路,利用的是老年人對健康的渴望和信息不對稱的弱點。這不僅是商業欺詐,更是對社會良知的挑戰,亟需全行業樹立道德紅線,共同守護 “夕陽紅”。
鄒城的 “線上 + 線下” 普法、碭山的重點場所排查、漳平的動態臺賬管理與創意宣傳,展現了治理亂象的多維思路。健康產業亂象的復雜性,決定了單一手段難以奏效。既要通過嚴格執法斬斷利益鏈條,也要用科普教育提升消費者辨別力,更需行業自律建立長效機制。唯有多方合力,才能構建健康產業的良性生態。
三地查處的輕微問題與立案案例,僅是龐大市場的縮影。健康產業的繁榮不能以犧牲消費者權益為代價,監管部門的行動應成為行業改革的契機。從完善準入標準到強化信用懲戒,從規范營銷話術到建立溯源體系,唯有推動系統性變革,才能讓保健品市場真正成為全民健康的助力,而非隱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