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的終點不是顛覆,而是向善
作者丨瀚星
從新能源汽車到人工智能,從腦機接口到具身機器人,新的科技浪潮正洶涌而至。
4月26日,在被稱為“中國硅谷”的杭州,零跑汽車創始人朱江明、強腦科技創始人韓璧丞、搜狐創始人張朝陽,三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創業者舉行了一場跨界對談,探討“科技普惠”的中國模式。
從“血海”賽道殺出來的新能源汽車黑馬,和專攻腦機接口的“杭州六小龍”之間,能產生什么樣的化學反應?
中國硅谷
一只可以像穿衣服一樣戴上的智能仿生手,每一根手指都可以被靈活操控:通過與大腦的連接,它能夠寫字、畫畫、敲鍵盤,甚至彈一首流暢的鋼琴曲,觀眾很難聽出區別。
這款來自強腦科技的產品,曾登上《時代》周刊的封面。
不止于此。火遍全網的國產3A大作《黑神話:悟空》、在全世界掀起風暴的AI大模型DeepSeek、春晚上穿著花棉襖扭秧歌的智能機器人,再加上以實際行動加速推進“智駕平權”落地的吉利和零跑……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科技似乎成了杭州的新名片。
被稱為“中國硅谷”的杭州,見證了中國科技產業數十年來的發展與變遷。1999年上線的阿里巴巴,伴隨了電商行業蓬勃發展的二十多年;緊隨其后的海康威視和大華,在全球安防產業占據一席之地;創立至今已有10年的零跑,是新能源汽車賽道不容忽視的黑馬;最近爆火的“杭州六小龍”,則被視為未來科技界星光熠熠的“神秘東方力量”。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5年4月,浙江共有55家獨角獸企業,其中有44家在杭州,占比達到80%。2024年,杭州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從2017年底的2844家增加至1.6萬家。
朱江明也曾在諸多場合盛贊杭州優越的創業環境:零跑總部所在的杭州濱江區,雖然是浙江所有縣級行政區中最小的,但在7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卻有著74家上市公司,平均不到一平方公里就有一家。
長三角地區堅實的產業基礎、完善的供應鏈和大量科技人才儲備,再加上鼓勵創新、重視創業的傳統浙商精神,共同成就了這片得天獨厚的創業沃土。
強腦科技創始人韓璧丞最早于2015年在波士頓創辦公司,2018年將總部遷至杭州。杭州有兩點特別吸引他:其一,杭州有大量跟AI相關的人才,這是做腦機接口非常重要的人群;其二,當地各項政策扶持非常充沛,回國后公司得到了更快的發展。
作為一名“老IT人”,朱江明切身經歷和體會過科技給生活帶來的變化。他將過去數十年總結為三個階段:在數字化的IT時代,人們用Word、Excel等工具來代替手工、提高效率;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DT時代,人們溝通和獲取信息的便捷度大大提升;到AI時代,大數據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也孕育出更多的新機會和新賽道。
這將是一個巨大的時代窗口。
在4月26日的跨界對談中,來自電子新能源、互聯網和腦機接口賽道的三位企業家,在智能化浪潮的洗禮中,殊途同歸地達成共識:技術革命的本質終將回歸“人”的需求。
換句話說,新時代創業者們的使命,是讓技術不再懸浮于實驗室,而是成為普通人“摸得著的未來”。
跨界碰撞
2015年,朱江明在西班牙瓦倫西亞旅游,看到一個富人小區停著幾輛電動車。他想到,中國還有4億多人騎電瓶車,刮風下雨時安全性很差,于是想到要做一輛價格便宜又安全的代步車,后來一步步地開始做乘用車。
彼時,朱江明第一次創業的大華已經做到了安防領域全球第二,每年銷售額上百億。錢賺到了,但他還想利用自己積累的資本、技術、能力,“做一件更有意義的事”。
同樣在2015年開啟創業的韓璧丞,則是在美國一家研究中心工作時,跟隔壁實驗室的諾貝爾獎得主琳達·巴克聊天,發現了一個好玩的事實:身體的視覺、味覺、嗅覺、聽覺、觸覺,這些感知都可以被數據化,通過電信號在大腦里生成。
朱江明的初心,是用15萬元級智能車打破高端技術壟斷,讓更多人開上“好而不貴”的電動車。韓璧丞的創業目標,則是讓更多有需要的人買到負擔得起的智能假肢。
他們對“科技向善”的一致理解是:有價值的科技應該服務于大多數人。
去年,朱江明又去了一次西班牙瓦倫西亞。零跑在那里已經有了門店和銷售,歐洲本地化的工廠也可能落地此處。
從2024年開始,零跑迎來了爆發,全年銷量躋身造車新勢力前三強,月銷量最高突破4萬輛。財報數據顯示,零跑在2024年Q4實現了凈利潤轉正,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第二家實現盈利的公司,單季毛利率13.3%,創歷史新高。
零跑汽車三電技術 圖源:公司官網
這10年,也是強腦科技沿著自己的道路快速奔跑的10年。
通過腦機接口技術進行神經調控,自閉癥的孩子不需要手術干預就可以開口說話,失眠癥的病人可以快速地入睡,截肢的人可以像正常人一樣走出家門,而且假肢價格降到了原本的七分之一。強腦科技的產品,切實改善了人們的生活狀態。
目前,強腦科技和馬斯克創立的Neuralink,是全球腦機接口領域研發投入最大、募資金額最大的兩家企業。
強腦科技的仿生手 圖源:公司官網
不久前,零跑汽車和強腦科技共同參與了浙江省科技助殘項目,針對傳統假肢功能局限與智能假肢價格高昂的雙重困境,聯動浙商與公益力量,為肢體缺失的人士免費安裝智能假肢。
不僅如此,腦機接口技術在座艙層面大有可為,強腦的智能仿生手在零跑當前研發的具身智能上也能夠應用。雙方研發團隊已進行了多次深入交流,未來還有更大的合作空間。
這也是兩位創始人的共同理念:科技革命的終點不是顛覆,而是讓人活得更有尊嚴。
寫給未來的答案
今年以來,朱江明被頻繁問到的問題之一,就是零跑將如何布局AI時代,以及是否進入智能機器人賽道。
朱江明在此次對談中回應:零跑有技術儲備,新能源汽車和機器人本質上所有的技術積累完全是一致的。
企查查App近日顯示,由零跑汽車全資持股的浙江凌艾未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冊資本6億元,經營范圍涵蓋人工智能基礎軟件開發、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物聯網技術研發等。
從技術上來說,電動汽車與機器人在自動駕駛和分布式系統構架等方面有相似性,汽車技術可以遷移到機器人上。在供應鏈方面,電動汽車使用的芯片、傳感器等部件也適用于機器人,能夠實現資源共享。此外,車企的銷售門店網絡,也可以為機器人提供售前展示和售后維護服務。
朱江明透露,未來零跑的智能機器人能力與強腦科技的智能仿生手產品,可以通過合作被應用到更多的場景之中。
比如,在零跑的整車總裝車間,可以通過運用機械臂、機械手、或者完整的機器人,配合強腦科技的智能感知技術,輔助工人進行生產。
再比如,強腦科技的仰憩助眠舒壓系統,可以為現代人緩解壓力、改善睡眠質量,并通過智能頭戴實時采集腦電、心率及血氧數據顯示在App上。零跑可以把這種技術應用到車內休憩的場景。
事實上,“AI+硬件”的合作模式已成為新趨勢。
從iPhone接入ChatGPT,到各大國產學習機、手機、PC陸續接入DeepSeek、文心一言、通義千問,再到大模型“上車”,AI通過終端硬件落地的場景越來越多。
新能源汽車作為更多普通人能直接接觸到的大型智能硬件,和智能手機、PC一樣,是AI時代的重要終端。
據公安部統計,截至2024年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3140萬輛,占汽車總量的8.9%。IDC預測,2025年中國汽車市場新能源車的市場規模將接近1400萬輛。
在《硅谷百年史(1900-2013)》一書中,作者將硅谷模式總結為質疑權威、不同凡響、改變世界。在“中國硅谷”,零跑與強腦科技的強強結合,將給未來寄出一份什么樣的答案?
封面來源丨《星空下的對話》直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