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里的君王謝幕方式千奇百怪:胡亥死于趙高的陰謀,司馬德文被悶殺于寢榻,朱由檢在亡國時自縊。
這些死亡雖令人唏噓,卻總逃不過權力斗爭的邏輯。
但歷史總有個例,跳出這個既定框架。
春秋時,衛懿公的結局堪稱慘烈,血肉被狄人分食,最后僅余肝臟散落荒野。
然而,這一切的源頭,與他匪夷所思的愛好有關。
衛懿公是衛惠公的兒子,名赤。成功從衛惠公手中接棒成為衛國第18位領導人。
新官上任,衛懿公的心思不在治國安邦上,反而和衛惠公一樣,沉溺于奢靡享樂。
當時,衛國地處河南鶴壁、安陽一帶,國都定在洪縣。這里土地肥沃,植被豐茂,山清水秀,宛如世外桃源。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成為了仙鶴棲息的天堂。
所以,仙鶴在衛國常見的動物,就像鹿在楚國一樣,隨處可見。
鶴身姿優雅、鳴聲清越,深受百姓喜愛;而衛懿公對仙鶴更是癡迷,到了近乎瘋狂的地步。
他視鶴為珍寶,不僅在宮中安排人廣養仙鶴,整日與鶴為伴。還打破常規,為鶴配備軒車。
要知道,軒車在當時可是為大夫準備的通勤車,帶車簾、配有司機。
讓鶴享受一級待遇,就是說他們不再是普通的飛禽,而且而是能與大夫平起平坐的“貴族”。
一國之君本應心系國事、體恤民情,可衛懿公反其道而行之,整日歌舞升平,將仙鶴置于國家政務之上。
這就讓一切變得不正常。
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之”。
懿公好鶴,讓一些人嗅到機遇,他們投其所好,驅使百姓四處捕鶴進獻。
一時間,宮苑里鶴滿為患,為了安置這些鶴,宮苑不斷擴建。
不僅如此,衛懿公還按照鶴品質、體姿,將它們分為不同等級,賜予相應的官階與俸祿。
每當他出游時,左右不是文臣武將,而是鶴,分班乘坐軒車侍從。
這些平白增加的“鶴官”,所需侍從、宅第、車乘等等都是一筆不菲開銷,國庫入不敷出,衛懿公完全忘記文臣武將、百姓感受。
他的荒唐行徑很快人盡皆知,全國上下唉聲載道,朝中大臣抱怨待遇不如“鶴”;百姓們斥責國君不顧民生疾苦,只知沉迷玩鶴。
幾年后,衛懿公的做法終于給他帶來滅頂之災。
在衛國北方邊,有個狄人部落,他們天生好斗且野心勃勃,實力也日漸強大。
聽聞衛懿公好鶴荒政、衛國人心離散的消息,對衛國垂涎許久的狄王認為時機已到,親率兩萬騎兵,突襲衛國。
衛懿公聞訊驚慌失措,急忙下令士兵御敵。
然而,長期不理朝政的惡果在此刻顯露無遺,士兵們紛紛丟盔棄叫嚷著:派鶴們去吧,我們沒吃飯,沒俸祿,肚子還餓著,沒力氣打仗。
無論官吏如何催促,大家對號令充耳不聞。無奈之下,衛懿公只能拼湊出一支毫無斗志的軍隊,親自掛帥,倉促開往前線。
戰場上,缺乏訓練的衛國軍隊面對如狼似虎的狄人騎兵,毫無抵抗之力,一觸即潰。
衛懿公在亂軍之中孤立無援,很快被狄兵團團圍住。最終,他慘死在狄人的亂刀之下,血肉被分食,僅余肝臟散落荒野。
衛懿公死后,出使他國的大臣弘演得知消息,他急忙回國。來到衛懿公尸骨旁,痛哭流涕,說要做衛懿公的衣裳。
隨后,弘演得掏出自己腹中的器官,將衛懿公的肝臟放入自己體內,以這種悲壯的方式為君主“收尸”。
為此,這里誕生一個詞語“弘演納肝”。
如果說,衛懿公只是個貴族子弟,是個卿大夫或者大將軍什么的,養寵物鶴,大不了被說成玩物喪志。
但是,衛懿公不行,他玩物喪不了志,喪的是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