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馬幫的銅鈴還在山谷回蕩。
九寨溝的雪水剛漫過新修的棧道。 松潘古城墻的夯土里嵌著唐代銅錢。
阿壩的牧民把牦牛肉裝進冷鏈車。
甘孜的銀匠在直播間敲打藏式戒指。 涼山的大學生帶著苦蕎茶返校。
雅康高速隧道貫通時炸響的炮仗。
驚飛了茶馬古道上最后的馬雞。
道孚縣的博士工作站掛牌那天。 八十歲的格桑老人第一次摸到3D打印的轉經筒。
成都來的游客舉著手機拍火把節。
鏡頭卻總被飄香的烤土豆攤擋住。 稻城亞丁的藏族向導普通話帶著川味。 給上海游客指路時說"抵攏倒拐"。
松潘古城修復工程挖出宋代茶磚。 上面的"川"字還泛著青苔光。
涼山產業園的數控機床嗡嗡響。彝族工人正在給石榴分揀機編程。 康定情歌廣場舞跳到了紐約時代廣場。
領舞的卓瑪腰間別著胰島素泵。
九寨溝的VR體驗館排起長隊。
穿藏袍的講解員在教游客發抖音。
茶馬古道研學基地的沙盤亮著藍光。
標注出每條支路的海拔落差。
道孚民居的太陽能板在夕陽下反光。
像給老木屋鑲了塊水晶佛牌。 我個人覺得最動人的是那些混血方言。 成都話糅著藏語尾音的叫賣聲。
彝語混著川普的工地指揮哨。 像酥油茶里漂著的芝麻粒。 黃龍景區保潔員扎西的手機相冊里。
存著去年暴雪封山時拍的星空。 他說比抖音點贊過萬的極光視頻還亮。 因為"星星認得自家山頭"。
新鋪的柏油路壓著古驛道的車轍。 電商物流車和朝圣者共用同一個埡口。
這大概就是最好的共生。酥油燈和LED霓虹從來不是非此即彼。 茶馬古道研究會最新報告顯示。
三州年輕人返鄉率五年漲了三倍。 有個細節特別有意思—— 他們帶回來的行李箱輪子上。 都沾著不同省份的泥土。
當亞丁村的小學開起編程課。 當火把節的煙花里飛出無人機。
我們終于讀懂那句老話: "酥油茶涼了不好喝。可燒茶的銅壺早該換成電陶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