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陽市中醫院解放路院區產科病區的走廊里,總有一抹輕盈的身影穿梭其間——她是護士劉婕。十四載春秋流轉,她如同一盞不滅的暖燈,照亮了無數新生命的第一聲啼哭,也熨帖了無數產婦心底的忐忑與期待。從青澀的護士到產科病房的“定心石”,她將青春與熱忱悉數傾注于這片承載著希望的土地,用溫柔與專業書寫著生命的序章。
以匠心守初心,細微處見真情
清晨,天光未亮,劉婕已換上白衣踏入病房。查房時,她總會俯身貼近產婦,用春風般的聲音詢問:“傷口還疼嗎?寶寶昨晚睡得可好?”她的記錄本上密密麻麻寫滿產婦的體溫、惡露量和哺乳情況,甚至標注著“張女士偏愛小米粥”“李媽媽需要心理疏導”等細節。面對手足無措的新手父母,她手把手教他們托住嬰兒脖頸的力道、調整哺乳姿勢的角度,連尿布折疊的褶皺都耐心演示。“護理無小事,每個動作都關乎生命的尊嚴。”她常對年輕護士這樣說。
以仁心化寒冰,撫平焦慮的褶皺
一次深夜值班,劉婕發現一位產婦蜷縮在病床角落啜泣。原來,初為人母的小陳因乳房腫脹疼得徹夜難眠。劉婕輕輕握住她顫抖的手,溫聲安撫:“別怕,我們一起解決。”她端來熱毛巾敷在產婦胸口,指尖以恰到好處的力度推揉腫脹的乳腺。半小時后,疼痛得到緩解,小陳淚中帶笑的模樣讓劉婕紅了眼眶。而這樣的場景,不過是她十四年職業生涯中的尋常一夜。
以擔當護新生,托起生命的重量
去年寒冬,一場緊急剖宮產讓產房氣氛凝滯。產婦丈夫遠在外地無法及時趕回來,年邁的婆婆聽到要急診手術的消息,緊張的手忙腳亂,不知所措。看到這一情況,劉婕握住老人冰涼的手:“阿姨,別著急,我陪您!”隨后,她迅速將待產包里的嬰兒用品分類收拾好,以備接產時使用,并實時安撫老人的情緒,用溫暖的話語給予她力量。當聽到寶寶洪亮的啼哭聲,看到母子平安被推回病房時,她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一刻,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了。
十四年如一瞬,仁心永駐
有人問她為何堅守產科,她望著病房里粉紅色的嬰兒床輕聲道:“這里藏著人間最干凈的希望。”從青澀到成熟,她見證過胎心監護儀上跳動的奇跡,也緊握過產婦因宮縮發白的手指;也為家屬一句“劉護士在,我們就安心”濕了眼眶。十四年,五千多個日夜,她將“護士”二字淬煉成一把溫柔的刀,剖開疾苦,接引新生。
晨光再次漫過產房窗欞,劉婕輕輕為一位早產寶寶調整呼吸面罩。玻璃罩上氤氳的霧氣里,映著她眼角的細紋和始終未變的微笑——那是歲月饋贈給生命守護者最美的勛章。(通訊員 陳燕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