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共情就想拯救,最后讓自己陷入內耗,讓原本快樂的假期,變成磨難日。
Hi,我是塵微~
五一假期臨近,不少人已經買好了回家的車票。不回家吧,嘮叨個沒完,但一想到要和父母長輩相處幾天,心里又隱隱有些發怵。
- 比如,一回家就要念叨結婚的事,煩得子女想提前返程。
- 比如,一喝酒就開始訴苦,說子女不孝順,讓子女內疚又窒息。
- 比如,總用‘為你好’綁架子女,拒絕吧,怕她傷心;順從吧,自己又憋屈。......
我們這代人似乎陷入了一種矛盾,既想盡孝,又怕被親情“綁架”。
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過度共情”,當我們過度代入父母的情緒時,反而會消耗自己,甚至引發愧疚、憤怒或逃避。
和長輩相處,越共情越累
父母年紀越大,經歷的事情越多,難免會產生各種情緒:對過去的遺憾、對現實的不滿、對未來的焦慮。他們可能會抱怨身體狀況不佳,感慨時代變化太快,甚至對子女的生活方式提出諸多意見。
以我閨蜜為例,她的母親經常向她訴苦婚姻不幸。每次聽完,閨蜜都會不自覺地產生共情,心疼母親的同時開始指責父親。
然而吊詭的是,這時母親反而會跳出來維護父親:“你怎么能這么說,他畢竟是你爸。"
閨蜜瞬間就從傾聽者變成了“家庭關系破壞者"。當她懷著憤怒去反問母親時,得到的回答卻是:“我不和你說,還能和誰說呢?"
即便心理再強大的人,在經歷這種來自深愛至親的反復拉扯后,也會情緒崩潰,難以釋懷。
閨蜜曾對我說:"我曾經那么希望他們離婚,可當我真的勸母親離婚時,她又堅決不同意,我反而成了她的情緒垃圾桶......從小聽她說奶奶的不是,我就堅定地站在母親這邊,敵視父親那邊的所有親戚。可后來才發現,兩邊都沒有我想象中那么絕對的好或壞。"
我發現,當夫妻無法直接溝通時,會把孩子卷入他們的矛盾中作為緩沖,心理學將這種現象稱為"三角化"。
而他們向孩子訴說焦慮和痛苦,并不是為了期待孩子的拯救,而是希望引起他人的關注和理解,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支持。
但他們不知道的是,自己的焦慮和痛苦也會轉移給子女。
父母越痛苦,孩子越是努力想要“拯救"這個家,而父母就越逃避面對真正的問題。最終,那個一心想要修補家庭關系的人,反而成了最大的受害者。
研究發現,童年情感匱乏的人更容易產生拯救欲。反過來說,拯救心態越重的人,往往有著越不幸福的童年。
因為,年幼的孩子無法理解這種復雜的家庭互動,他們既沒有能力解決父母的問題,也無法消化這些負面情緒,只能持續地自我消耗。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變得自我懷疑、內心矛盾、充滿痛苦,甚至陷入抑郁。
就像日本暢銷書作家心屋仁之助說的那樣:“如果你一直抱著'母親很可憐'的想法,這輩子都難以獲得真正的富足。"
孝順不等于100%情緒承接
中國式孝順最大的誤區,就是把順從當孝順。總以為,孝順就是要完全接納父母的情緒。
但其實,傾聽不等于全盤接受,拒絕也不代表不孝順。父母的負面情緒,是他們的人生課題,不是你的責任。
母親抱怨孤獨,是她在面對衰老的恐懼,你能陪伴,但無法替她消除; 父親指責你不常回家,是他對親子關系的期待,你能調節,但不必全盤接受。
武志紅曾經說過:“中國式親子關系最大的問題,就是邊界模糊。"父母把子女當情緒出口,子女把父母的煩惱當自己的責任,最后兩代人都精疲力盡。
你以為自己在盡孝,其實是在無意識中想“修正父母的痛苦”。但父母的很多情緒,根源是時代局限或性格使然,根本不是子女能解決的。
過度共情,最后反倒讓自己陷入內耗和內疚,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好,應該再多陪伴、再多傾聽,甚至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去迎合長輩的情緒需求。直到過了很久我們才發現,我們拼命填滿父母的情緒黑洞,卻忘了自己的內心早已千瘡百孔。
實際上,照顧長輩很重要,照顧自己的情緒同樣重要。一個情緒穩定、能夠自我調整的人,才能真正給予家人積極的影響。
就像作家畢淑敏曾說:“孝順要有分寸,就像煲湯,火候過了會苦。”
最后,有幾個和長輩相處的知識分享給大家。
(1)理解但不代入
可以傾聽老人的想法,但不要完全沉浸其中,把他們的情緒當成自己的情緒。 就像面對一個裝滿水的杯子,我們可以觀察它的狀態,但不必將水全部倒入自己杯中。
(2)引導他們去尋找更好的情緒出口
很可以鼓勵他們培養興趣愛好、參加社交活動,而不是把所有情緒都傾倒在子女身上。
(3)設立心理邊界
孝順不是無條件接受,而是在尊重的前提下,也要保護好自己的情緒。我們可以關心父母的起居飲食,但不必為他們的人生選擇負責;可以體諒他們的情緒波動,但不必將其視為自己的過錯。
(4)適當抽離
當你感到情緒被消耗時,學會暫時抽離,不接情緒炮彈,不做無謂爭辯,不背他人課題,減少被情緒裹挾的時間,讓自己恢復情緒平衡。
羅曼·羅蘭曾說:“真正的孝順不是盲從,而是帶著愛的堅持。"
對于子女而言,真正的成熟,是允許父母不幸福,也允許自己不管。這不是冷漠,而是放下拯救欲,把力量收回來滋養自己。
因為,健康的親情,從來不需要以任何人的自我犧牲為代價。
(全文完)
最后,祝大家五一假期愉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