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守護這一“生命之源”一位年近九旬的付奶奶,因近期持續出現皮膚發黃、惡心厭油和乏力等身體不適,來到區二醫院就診,通過醫生面診查體與病情評估,決定收治入院,在例行的血液化驗中,李奶奶的肝功結果卻使醫生大為吃驚,只見報告單上布滿了“箭頭”,轉氨酶升高近10倍!然而致病“元兇”竟然是它—甲型肝炎病毒。
及時查出致病源后,通過醫生精準對癥治療,目前付奶奶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處于持續康復中。甲肝病毒為啥“不好惹”?看完你就知道了!
認識甲肝
肝炎病毒是以侵害肝臟為主,并引起病毒性肝炎的一組病毒。其感染率和發病率高,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途徑復雜、流行面廣泛等特點,已成為全球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肝炎病毒家族可謂“人丁興旺”,包含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病毒,大眾最為熟悉的是乙肝,然而排行“老大”的甲肝卻鮮為人知。
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種急性肝臟炎癥。與乙肝或丙肝不同,甲肝一般不會導致慢性肝炎或肝硬化,但急性發作時也可能引發嚴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據資料記載,在1988年春季上海曾發生因生食用毛蚶而爆發甲肝流行,感染達31萬例,死亡47人。
感染途徑
甲肝病毒主要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有隱性感染和顯性感染兩種情況,顯性感染可引起急性甲型肝炎,傳染源為患者和隱性感染者,病毒通常由患者糞便排出體外,經污染的食物、水源、海產品及餐具等傳播而引起暴發或散發流行。
值得注意的是,戊肝與甲肝的感染途徑相似,兩個項目均為從業人員健康體檢的重點監測指標,如果檢驗結果異常,則不適合從事相關工作。
感染癥狀
甲肝病毒最初僅以“特工”角色浸入人體,悄悄破壞肝細胞,并不斷復制以發展“下線”,由于肝臟具有強大的代償能力,此時人體大多沒有不適癥狀。經過大約2-7周后,肝臟開始“求救”,身體開始出現不適,可出現以下癥狀:
1.乏力:患者常感到疲倦、四肢無力。
2.食欲減退:食欲明顯下降,可有厭油感。
3.惡心或嘔吐:常見胃腸道不適,出現惡心甚至嘔吐現象。
4.腹痛:多位于右上腹或上腹部。
5.發熱:通常為低至中度發熱。
6.黃疸:皮膚和眼睛發黃、尿液顏色加深。
7.關節痛:部分患者可能出現關節疼痛。
8.腹瀉:少數患者會有腹瀉。
如何預防
1.講究個人衛生:保持手部干凈,做到飯前便后要洗手,降低病毒經手入口傳播感染的風險。
2.注重食品安全:避免飲用未經處理和未煮開的水;確保食物充分煮熟,尤其是海鮮和貝類;在甲肝高發地區,不吃生食或未煮熟的食物;不到衛生條件不達標的餐館就餐,不使用未嚴格消毒的餐具,可降低感染的風險。
3.不接觸感染者:如果周圍有甲肝患者,應采取隔離措施,避免共用餐具和個人物品。
4.提倡疫苗接種:接種甲肝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方法,對于高風險人群,如旅行者、慢性肝病患者等尤為適用。
審核:娜姐
主編:敏兒
編輯:蕾蕾
來源:成都市雙流區第二人民醫院
1
2
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