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洋通訊員陳建國
漫步在曲阜舞雩壇路,瞻仰兩千多年前的圣賢遺跡“舞雩壇”,耳邊回蕩著《論語》:“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圣賢樂趣。今天的舞雩壇遺址位于曲阜市沂河北岸,是孔子與弟子“風乎舞雩”的文化地標。體現(xiàn)了儒家文化“天人合一”“淡泊自然”“禮樂教化”的思想內(nèi)涵。
在千米長的道路兩側(cè),生長著上百棵苦楝樹,高大的苦楝樹枝干交錯,遮天蔽日,為休閑的人們帶來一片清涼。每到四月中下旬,枝葉發(fā)榮滋長,紫色花蕾競相綻放,濃郁的花香沁人心脾,讓人神清氣爽、心曠神怡。
有詩云:“又聞苦楝香,味苦卻香長。籽熟堪當藥,桿成能作梁。”苦楝樹雖然貌不驚人,卻有著獨特的價值。它的籽能入藥,樹干能成梁,默默奉獻著自己。冬天它落葉歸根,春天姍姍來遲,內(nèi)斂生長,不張揚。
圖片來源:孔子博物館
苦楝花淡紫素雅,香氣清遠,不爭艷而自芬芳,體現(xiàn)了儒家思想“君子不器”“淡泊明志”的思想境界。我們的人生又何嘗不該如此呢?工作生活中,不必在意外在的目光,要像苦楝樹一樣,在平凡中默默沉淀,在歲月里不斷積累。當機會來臨時,就能綻放出屬于自己的光彩,成長為棟梁之材。
門前桃李芳菲盡,又見春光到楝花。當暮春時節(jié)苦楝花香彌漫舞雩壇路,這場跨越兩千多年的對話愈發(fā)清晰:儒家文化如苦楝之根,深扎于中華文明的土壤;苦楝品格如論語之韻,在當代社會持續(xù)散發(fā)精神芬芳。當下,曲阜正以自然景觀為筆,以歷史文脈為墨,以“文化兩創(chuàng)”為本,奮力書寫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zhuǎn)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的時代答卷。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