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班”:匠心筑夢育新人
上世紀80年代初,由上海市總工會提議,在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創設“勞模班”,幫助600多名勞模提升學歷。此批勞模重新進入社會,成為各行各業的骨干后,反哺學校,成為學校特聘的勞模導師,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職業觀、技術學習、就業指導服務等全方位的指導。
2017年,該校成立了新時代勞模(工匠)精神教育中心,將此前的勞模教育傳統進行統籌和規范,建立了勞模文化長廊、勞模(工匠)精神教育長廊,擁有虛擬仿真的教育中心,形成了學校“勞模文化+”特色教育體系。
2018年,新時代的勞模班應運而生,每年一屆,從大二的學生中選拔優秀學生加入。新型的勞模教育方式除請勞模來校進行理論教育之外,還有學生到勞模工作地親身體驗項目實踐的環節,讓學生更為直觀地體會勞模工匠精神,從而對今后的人生目標及職業規劃產生深遠的影響。
步入上海城建職業學院奉賢校區“勞模中心”教學樓,發現走廊墻壁上鮮紅色的標語格外醒目:勞模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
01
勞模進校,理論指引
“勞模都是腳踏實地認真工作,具有引領作用的人”
勞動節到來之際,下午一點鐘,在“勞模中心”暖意融融的小會議室內,我與勞模班的學生們圍坐在會議桌旁,開始聆聽學院勞模特聘教授朱強的第一次課。
師生相互介紹過后進入正題,已退休多年的朱強老師博聞強記,話題寬廣,從《哪吒2》的爆火,到流行音樂人刀郎、王菲的演唱會;從職業學院教育的特點,到共產主義思想理論的嚴謹性,他將當今社會主流現象與政治思想理論結合在一起,深入淺出,讓我原本預料可能枯燥乏味的一堂理論課,化作如朋友間的一堂趣味交流。
朱強是學院特聘的勞模育人實踐基地導師,原上海米其林輪胎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工會主席,曾獲上海市勞動模范、上海市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優秀工會工作者等諸多榮譽。他有幾十年的黨務工作經驗,理論實踐扎實,最擅長做各種思想工作,自上學期起與學院的學生們開始進行結對教育。
這天,在座的均為學校第七期“勞模班”學員,他們由各學院在獲得過獎學金或為學生干部等優秀學生中推薦組成。我隨機采訪了其中兩位,一位是家在西藏的女生央珍,她是建筑與環境藝術學院古建工程技術專業的大二學生,上學期已聽過《走近勞模》課程。她說,此前只是在電視網絡中看到過勞模,如今他們是自己的導師,有面對面的授課指導和交流,她的感受就是“真實”。她后來接受的小班授課的勞模導師也是一名建筑師,與她實習時的專業契合度很高,導師的職業歷程和專業提升故事,對她今后面對社會,以何態度對待自己的專業,都有啟發,她打算好了,畢業后就在自己的專業深耕。
另一位也是建筑與環境藝術學院的男生鄧晨宇,來自江西南昌,他說他在工人家庭中長大,家族里出過先進工作者、三八紅旗手,因此對勞模并不覺得陌生,接受勞模教育后,他的感受是,勞模都是腳踏實地認真工作,具有引領作用的人物,他們的經歷及指導對于今后自己走入社會,有指明燈的作用。
兩位年輕人的表達清晰準確,可見對于理論教育的接受度不低,讓人心中不由贊嘆后生可教也。但轉念想,在他們心中,“勞模精神”概念的形成,一定不僅僅來自理論課吧。據學院相關負責人祝世彬老師介紹,學院的勞模教育體系中不光有導師進校園這一項,走出校園、走進勞模導師的工作地與勞模導師結對開展項目化培養是學習勞模(工匠)精神的另一重要方式。
02
走進勞模,切身感受
面對面向“勵志榜樣”學習
這一次,我隨勞模班的學生們一起來到勞模導師胡振球的工作單位。胡振球的單位是位于上海奉賢金匯的上海神舟汽車節能環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主要定制生產特種環保車輛。在辦公樓一樓會議室內,四面墻上貼滿了公司為環保部門、礦山和煤炭開采部門創新研發的特種車輛的圖片,胡老師指著圖片,向學生們一一介紹他們為產品研發所獲得的各項創新科技成果及獎項。胡老師是名“85后”,舉止干練沉穩,說起產品來,如數家珍。今天的這批學生都是城建職業學院的大二學生,有學機電一體化的,有學計算機編程的,目前為止,在學院的專業課還大多是理論課,還沒有實際接觸或者親身動手參與過設計研發項目,看他們的神情中有好奇,更多的是迷茫。
去車間實地看看吧。在胡老師帶領下,我們一起進入標準化車間,一臺臺組裝完成,正進行調試的礦山用車輛有著高高的輪胎,人站在車底盤前一對比甚覺渺小,胡老師指著車身上的創新關鍵機構耐心講解。現今的車輛機械中均采用了程序控制系統。這與現場的學生所學專業相當契合。一臺用于垃圾分類垃圾稱重系統的控制程序,引起其中一位男生的興趣,開始向胡老師詳細詢問其原理。
胡老師因家里經濟困難,高考都沒有參加,便隨親戚去南方打工,從一名鉗工,車工,研磨工干起,學會了很多工種。平時喜歡鉆研技術。來到上海,進入神舟公司后,起先也只是一名普通工人。當時間來到2009年,他的關鍵轉折點來了,公司鼓勵創新,特別是鼓勵工人創新,這是他以前從沒想過的,在他的既有認知里,工作就是日復一日做好同一件事,盡好本分,能養家糊口,就是合格,沒想到現在有機會可實行自我突破,尋求更高發展。那還等什么?馬上報名!先是小改小造,見到成效后,大受鼓舞,他自此立下了技術創新的決心和意志。如此一發而不可收,就這樣走上了創新之路,與此同時,業余時間也絕不荒廢,學習、考證,先后考出了初級、中級、高級技師,還考出了本科文憑。現在在市總工會的支持下,成立了胡振球勞模創新工作室。
坐在學生中間,聽胡老師的講述,令我很受觸動:現在學生們面前的,不就是“勵志榜樣”嗎?我為這些學生慶幸,有勞模導師面對面傳授職業觀、奮斗觀,豈非幸運?何況胡老師還如此低調,說起自己取得的成就像是在說別人的一樣。他接著告訴學生們,不要浪費時間,趁現在在校學習的好時光,又有學院鼓勵學生考證的便利條件,抓緊學習,把證考出來。
胡老師毫無保留的建議讓學生們感受到無私與真誠,剛剛還有些拘謹甚至羞澀的學生們紛紛向老師提問題,有問老師PPT中介紹的一種感應平板車原理的;有問老師自己曾經考過的叉車證算不算是職業技能證;有的學生擔心將來不從事本專業工作的話,考出的證是不是用得上。胡老師一一回答后坦言,不管你們今后在哪工作,從事什么專業,有一點都是要遵守的,那就是好的職業習慣、工作態度和學習精神。
03
勞模精神,浸潤心田
“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愛崗敬業,
不斷地學習、鉆研、創新”
這次圓滿的授課,讓我想起前幾日曾電話采訪過的城建學院的學生張慶君,小張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今年畢業,現在在實習單位實習。他是上一期勞模班學員,聽過胡老師的課,起初接觸胡老師還有點壓力,“我以為勞模都是高高在上的人物,沒想到胡老師很親切,對我們總是有問必答。”了解胡老師的個人經歷后,他對胡老師如此年輕就取得這么大的成就非常敬佩,他用心記住胡老師的建議,目前在積極備考,目標是考出網絡安全和電工的中高級證。
去年,在準備實習之前,他在選擇實習單位時猶豫不決,便主動向胡老師詢問建議,選擇做什么樣的工作?胡老師的回復是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愛崗敬業,都要在工作中不斷地學習、鉆研、創新。小張記住了這些話,在單位實習時,積極運用自己的專業技能,進行大數據收集,更多地掌握到兒童和家長的需求,為此受到了領導的表揚。對于今后,小張也有明確的規劃,他已報名參軍,并已通過相關考核,他希望進部隊后通過不斷學習,有機會報考軍校,學習人工智能。小張說,喜歡自己動手操作和創新,將來進入社會,也會扎根基礎崗,再不斷提升,尋求發展。這都是胡老師對他的影響,他會一直銘記。
對于接受過勞模精神教育的學生們來說,將來無論在什么崗位,無論是否遇到困難,他們總會在某個工作的瞬間想起當初自己的勞模導師的哪一句話語指點,哪一個以行動做出的榜樣,這都會讓他們做出調整自我、繼續前進的動力和決心。勞模精神對他們的影響一定是深遠的。
從前年起,教育部和全國總工會聯合下發勞模工匠精神進校園的要求,全國高校都相應開展勞模工匠精神進校園的活動,2021年起,勞模開始進入上海市各大中小學進行結對,成為上海市勞模(工匠)進校園育人品牌,進入了教育部官網系統案例。愿勞模精神如薪火般形成燎原之勢,讓更多經勞模育人體系培養出的優秀人才成為各行各業中的棟梁。
撰稿:施季
實習編輯:陳怡欣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