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19時30分,由成都京劇研究院、重慶京劇院聯合出品的印象京劇《薛濤》在成都新聲劇場與觀眾見面,聲光交輝的舞臺顛覆了大家對京劇的刻板印象,所有人都沉浸其中,心情隨著人物的悲喜流轉。
打破固有框架
用情感驅動劇情發展
“蜀女多才,薛濤秀冠”,薛濤是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中唯一一位女性。她自編詩集《錦江集》(已佚)五卷,選入自作詩500首,今存世93首?!度圃姟分惺珍浹姼?9首,為女詩人之首。
打破以往戲曲的固有框架,用情感驅動劇情的發展。印象京劇《薛濤》以歷史上薛濤在幕府豢養的孔雀為破題方式,采用雙女主架構,以人物“孔雀”觀照薛濤內心。兩位“梅花獎”得主劉露和周利分別飾演劇中的薛濤和孔雀,兩人的對話成了舞臺上薛濤和自己內心交鋒的外化表現,貫穿全劇的緣起、求娶、抉擇、驚才等十話劇情。
“這部戲之所以冠以‘印象’二字,在于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京劇?!毖莩銮跋?,劉露向記者分享了該劇背后的新意和亮點,“該劇結合當下年輕人的審美,在舞美、燈光、服飾、妝造、音樂等方面進行了全新的突破,是擁抱年輕觀眾的一次積極嘗試,也推動了京劇的多樣化發展?!?/strong>
以唱詞設計為例,該劇不僅保留了京劇聲腔之美,還融入了昆曲腔調、民歌聲腔與現代流行樂的格調,用走進人物性情的專屬音樂,讓觀眾在古韻新聲中實現戲里戲外穿越時空的相逢。
顛覆印象
京劇藝術“圈粉”年輕人
這部作品是對傳統京劇破圈與跨界的勇敢嘗試。在舞美設計上,以唐代元素為靈感,巧妙融合了布景的虛實切換和景片的收縮運動,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視覺效果。
在服裝設計中,大量運用唐代經典的寶相花和孔雀元素,展示女性的柔美與優雅,讓每一件服飾不僅是角色的表達,更是穿越千年風華的藝術呈現。多媒體設計以“中式美學”為核心構圖理念,水墨質感的光影與色彩貫穿整體設計,烘托出戲劇中的情感張力。連燈光都是有情緒,有節奏的。在營造唯美視覺的同時,以“意象化”的表達,給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
正如李薇、鐘宏宇兩位導演所說,“《薛濤》不僅僅是一個舞臺作品,它是一個充滿情節、人物、沖突與內在邏輯的藝術呈現。我們希望讓《薛濤》成為一把能打開年輕人了解京劇文化的‘鑰匙’,讓更多人走進傳統文化?!?/p>
記者了解到,此次演出作為成都市“走基層”文化惠民活動精品劇目展演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將于5月1日至3日,繼續在新聲劇場精彩上演。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記者 王靜宇 供圖 成都京劇研究院 編輯 曾雪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