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詩壇著名詩人有“文章四友”:李嶠、蘇味道、崔融、杜審言,有“初唐四杰”: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還有“吳中四士”:張若虛、賀知章、張旭和包融。
初唐詩壇著名詩人中還有一位詩文大家,就是陳子昂。陳子昂不僅是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更是倡導“漢魏風骨”的第一人,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被后世譽為“詩骨”。
陳子昂出身于富有的庶族家庭,從小養成了豪家子弟任俠性格,因擊劍傷人,才棄武從文,發憤讀書,歷經三次科舉考試才進士及第,但仕途不順,曾兩度從軍邊塞,后冤死獄中,年僅四十一歲。
陳子昂詩歌意境雄渾開闊,具有豪邁奔放的氣勢和深沉悲壯的情調,給人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著名代表作是那首《登幽州臺歌》,站在歷史的高度,俯仰天地,可以說是震爍古今。
那年春天,二十六歲的陳子昂,告別蜀地家鄉,去往東都洛陽求取功名,在離別之際,朋友設了一個歡送晚宴,為此,他寫下了兩首《春夜別友人》。其中的《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詩作原文如下:
銀燭吐青煙,金樽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隱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這首詩的大意是:
明亮的蠟燭吐著裊裊青煙,貴重的金杯對著華麗的宴席。
在離別餞行的庭堂上思念著友情,從此一別后,路途遙遠,山水阻隔。
明月西沉,慢慢地隱藏在高大樹林后面,銀河也漸漸消失在曙光里面。
通往洛陽的道路漫長,不知道何年何日才能再次相見。
陳子昂這首《春夜別友人二首·其一》是一首贈別詩。
整首詩開篇先寫餞別,銀燭高燒,青煙繚繞,金樽頻傳,酒席豐美,主客雙方沉浸在宴樂的氛圍里。
接著,寫傷別,眼前的宴飲之樂只不過是離別的前奏,聯想到自己將要轉高山,跨大河,前程茫茫,怎能不黯然神傷。
然后,寫臨別情景,明月隱于高樹林中,銀河也消失在破曉的天色里,勾勒了一個暗淡的環境,展現了一幅曙色初開的圖景,字里行間隱隱透出在臨別之際無可奈何的情思。
最后,寫道別,即將登程上路,禁不住流露出隱隱的哀愁:一是憂前途漫漫,洛陽路遠;二是悲歲月悠悠,后會難期。
全詩詞采秀麗,高華典雅;筆意纏綿,情感深沉;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層層展開,環環相扣;脈絡分明,情致動人。
突出特點是沒有長吁短嘆的哀傷語句,而是在沉靜中見深摯的情愫,通過對環境的描寫和內心的抒發,表達了自己與友人分別時的依依惜別之情,以及對未來重逢的期待與迷茫。
總起來看,陳子昂這首詩主要描寫春夜通宵餞飲和破曉臨行時的惜別情緒,全詩緊扣“別”字,逐層展開,反復渲染離情,字里行間帶著淡淡愁緒,哀而不傷,情思幽深,氣象雍雅,別有情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