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杜薇)春染千疇綠,技播萬壟新。4月29日,千陽縣水溝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將“宣講臺”搬到春潮涌動的田間地頭,在蘋果建園、抗旱春灌、“一噴三防”現場開設“流動課堂”,通過“理論講解+現場答疑+實操演示”的方式,為群眾送上“量身定制”的春耕套餐,將移風易俗的文明新風播撒進群眾心坎里。
園地當黑板,講透“技術題”。在英明村矮砧蘋果示范園建園現場,宣講員趙鵬博詳細講解蘋果建園栽苗的注意事項,選苗看根系、栽植避凍害、管護抓時機的“三字訣”,老果農馮會杰感慨道:“過去覺得栽蘋果樹全憑經驗,現在知道了栽蘋果還有這么多科學小竅門”。
田地變畫布,描繪“抗旱圖”。面對持續干旱天氣,志愿服務隊紛紛下沉至村組、農戶,利用現有的機井、溝渠等水利設施,采取滴灌、噴灌、漫灌等多種方式,全力開展抗旱灌溉與“一噴三防” 工作,為夏糧豐產豐收奠定堅實基礎,村民王曉霞盯著田地里的機器開心地說:“以前打藥跑斷腿,現在‘喝口茶’的功夫機器就搞定。”
田埂講改革,激活“新鄉風”。晌午時分,志愿者們在田埂支起“新風灶臺”,邊講邊聊“一頓飯”改革,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張凌云、李浩儒等先進事跡。群眾楊鵬說:“熱愛勞動是我們的光榮傳統,我也要向這些勞動模范學習,用自己的雙手勤勞致富。”群眾孫彩芹激動地說:“‘一頓飯’改革我知道,就是辦紅白事只吃一頓飯、不能超過20桌、一桌不超過220元、辦事不超過5天、上禮不超過50元,我兒子結婚的時候就只吃了一頓飯,確實省了不少錢。”
此次“地頭課堂”志愿服務活動共發放技術資料200余份,“關心群眾身邊事 婚喪嫁娶‘一頓飯’”倡議書200余份。“我們既要讓技術‘沃土’生金,也要讓文明‘細雨’潤心,把新時代的‘富腦袋’和‘富口袋’真正送到百姓身邊,推動黨的創新理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千陽縣水溝鎮宣傳委員張為表示。
責任編輯:任行 審核:楊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報料關注西北信息報微信公眾號(xbxxbwx)留言或加編輯微信號:y609235490 投稿郵箱:xbxxbxmt@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