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關注,右上菜單欄···鍵,設為星標
從實驗室的前沿科技到千行百業的深度應用,隨著低空經濟蓬勃興起,西安的無人機產業正迎來爆發式增長。
在這片科技創新的沃土上,以因諾科技、羚控科技、天和防務為代表的本土企業正加速崛起。通過突破核心技術構建完整產業鏈,無人機見證了“西安智造”的硬核實力,并已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
因諾科技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正在檢測工廠排氣
當無人機化身應急救援的“空中衛士”、環保領域的“神兵利器”、水務巡檢的“火眼金睛”、物流配送的“城市信使”……科技便擁有了溫度。近日,記者深入企業創新一線,探尋這些“空中精靈”是如何通過技術創新和場景拓展,為西安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的“空中動能”。
空中機器人+AI 重塑工業運維與智慧治理新范式
垂直起降固定翼無人機、多旋翼無人機……走進西安因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因諾科技”)的展廳,各種類型無人機展示著企業硬實力。但真正引人注目的是一樓的無人值守機庫系統——這些約三四立方米大小的智能裝置,正在重新定義工業巡檢的作業模式。
據技術人員介紹,該無人值守機庫采用模塊化設計,集成了自動充電、氣象監測、數據傳輸等核心功能,可支持無人機完全自主起降作業,實現重點區域7×24小時無人化值守,覆蓋半徑可達15公里,多臺安置可實現長距離常態化無人值守監護,目前已應用于油氣管道智能巡檢、光伏電站智慧巡檢等領域。
“我們的技術不但要讓無人機飛起來,更要讓它們‘會思考’。”因諾科技總經理辦主任張馳告訴記者,他們公司自主研發的無人機系統,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聯網與大數據技術,已具備自主感知、實時分析、智能決策等能力,構建覆蓋“基礎設施-智能裝備-場景應用-數據服務”全鏈條的能力,已實現多項行業無人化技術的創新突破與實際落地。
據了解,因諾科技由西北工業大學博士團隊創建,專注于工業級無人機研發以及行業應用。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已成長為陜西省無人機產業鏈“鏈主”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重點“小巨人”企業。目前公司擁有200余項核心專利,是國內首家具備“端-管-云”完備產品鏈的空中機器人公司。其研發的智能巡檢系統已服務于能源、環保、水務、應急等十余個行業,在無人值守系統領域的技術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隨著低空經濟加速發展,這家西安本土企業,正以其“空中機器人+AI”的硬核科技,在防務應用、能源巡檢、泛智慧城市等低空領域書寫著“空中智能”的新范式。
無人機自動巡查、AI自動識別,在因諾科技打造的智慧環保綜合管理平臺上,不出門就可以知道城市的污染態勢。其自主研發的空中巡氤氣體監測系統和智能空中機器人“嗅天犬”,可對大氣進行立體化巡檢,精準溯源污染源。目前,該平臺已在西安、咸陽等地應用,并形成空地協同環保監管新范式。
日前,由因諾科技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個低空經濟規模化智能無人值守系統研發及生產基地項目在西安高新區正式開工,標志著我國低空經濟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與產業化應用邁出重要一步。
據了解,該項目建成后,將專注于“人工智能+空中機器人”融合創新,重點突破高集成度智能無人機、無人值守空基機器人系統等技術,填補國內決策型無人值守系統應用的空白,為能源、電力、管網等領域的數字化升級提供全鏈條解決方案。“低空經濟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賽道。”因諾科技副總經理肖中華說,基地投產后將助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速低空經濟與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為西安打造硬科技創新示范區、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新動能。
羚控科技的固定翼無人機
用智慧重新定義飛行 以創新驅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日前,記者來到位于西安高新區的西安羚控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羚控科技”)時,技術人員正在調試一架FCQ-150MAX中型復合翼無人機,準備發往上海進行應急救援測試。
“這款無人機最大起飛重量達150千克,有效載荷40千克,搭載了工業級垂直起降固定翼飛控系統和專業航測地面站軟件,能自主完成起降、巡航等全流程作業。”現場技術人員告訴記者,該機型能顯著提升應急響應速度和作業精度,為搶險救災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在羚控科技的展廳里,還陳列著不少高精尖寶貝——適應海上惡劣環境的監測無人機、基于有人機“無人化”改造的特種飛行器……這些產品創造了多個國內首次、行業第一,包括全國首個體系化反無人機系統、全國首款傾轉垂直起降無人機等。
作為西北工業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企業,成立于2014年的羚控科技,始終堅持自主創新,專注于特種無人機、仿真測試及無人機飛行服務,產品廣泛應用于國防、應急救援、物流運輸、巡檢、測繪、氣象等多個領域,擁有多項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核心技術,并獲得230余項授權專利,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近一半。
“飛行控制系統就是無人機的‘大腦’,這也是我們最核心的競爭力。”羚控科技董事長段曉軍表示,近些年來,公司也在重點推進人工智能、云計算、自組網等一些新質的IT技術在無人機和仿真領域的融合。
這種專注創新的發展理念,使得羚控科技的產品在多個領域大放異彩。在物流領域,其無人運輸系統使得配送效率大大提升;在氣象領域,7000米升限的作業無人機實現了精準人工影響天氣;在應急領域,智能無人機系統為搶險救災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公司還在重點拓展飛行仿真業務,包括飛行仿真、半實物仿真等,不僅支持了自身在無人機主業上的發展,也服務于其他的飛機制造商。
持續的創新投入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公司研發團隊占比達70%,與國防科技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頂尖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機制。目前,羚控科技已服務中國鐵塔、中國氣象局等重量級客戶。
“我們的愿景是用智慧重新定義飛行,讓生活更美好。”羚控科技董事長段曉軍說,在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企業將持續深耕飛控核心技術研發,繼續深化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與無人機系統的融合創新,讓無人機技術真正改變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同時,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提升西安無人機產業的國際影響力,持續推動低空經濟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因諾科技的智能巡檢系統應用在生態環保領域
以科技守護低空安全,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上做深做透
想象一下,在不遠的將來,城市上空將迎來無人機和飛行器的穿梭往來——它們或配送包裹,或執行救援,甚至載客出行,為現代生活帶來全新便利。與此同時,隨著無人機應用的爆發式增長,如何確保其安全有序運行、防范“黑飛”風險,低空安全管理成為智慧城市建設必須面對的新課題。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西安天和防務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和防務”)面對無人機產業快速發展的大趨勢,依托其在雷達探測和智能監控領域的技術積累,近年來積極開發研制“天融智航”低空空域監視系統、通航移動塔臺指揮車、低空多任務智能電子防御系統、便攜式無人機處置設備等產品,為未來低空安全和國防安全提供有力技術支撐。
“天融智航基于‘空管空防一體化、平戰一體’理念,打造‘低空全域感知、智能決策中樞、軍民協同指揮、數據賦能生態’低空安全與運行管理平臺,為低空領域提供全鏈條、智能化解決方案,助力空域資源高效利用與安全管控。”據天和防務低空經濟業務負責人段永介紹,公司打造的低空多任務智能電子防御系統,被譽為能夠快速發現和攔截無人機目標的“多面手”,可以為系統提供無人機等“低慢小”目標精準的方位、距離和速度信息,從而實現精準反制和打擊。集通信、監視、情報、氣象、記錄、授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通航移動塔臺指揮車,是國內首款滿足民航標準的高科技集成式塔臺空管裝備,目前已在多個機場投入使用。
向“低空”尋發展,當“高飛”排頭兵。自成立以來,天和防務一直立足于低空近防推動低空制空權能力建設,確保戰時低空制空權和平時低空安全。潛心布局20多年,天和防務已在低空監視、飛行服務保障、應急救援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產品儲備,形成了包括對空監視指揮的低空雷達、通航綜合運行支持系統、通航飛行服務站、通用機場移動塔臺車等一系列低空空管保障產品。
以西安為支點,天和防務正在推動低空安防技術與無人機產業的深度融合。在低空經濟騰飛的浪潮中,這家本土企業或將扮演至關重要的“護航者”角色。
“民營企業要在關鍵領域核心技術上做深做透,通過‘獨門絕技’才能搶占行業科技創新制高點。”天和防務低空經濟業務負責人段永表示,公司將按照空管空防一體化思路,以天融大數據算力中心為基礎,持續推進“5+N”天融大數據能力布局,為推動陜西低空大數據產業發展探索新的模式。
天和防務在航展上展示的通用機場移動塔臺
記者手記,西安無人機產業的創新突圍
在西安,一場由硬科技驅動的產業變革正在上演——這里聚集的無人機企業不僅讓“西安智造”飛向全國,更在全球低空經濟版圖上標注著中國創新的坐標。
因諾科技以“空中機器人+AI”重新定義工業巡檢,羚控科技專注飛控系統這一“無人機大腦”,天和防務深耕低空安防領域。三家企業雖技術路線各異,卻共同詮釋著“西安智造”的硬核實力——立足行業痛點,堅持自主創新,實現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
深入探訪三家代表性企業,最深刻的感受是技術創新與產業生態的良性互動。在看似冰冷的鋼鐵與代碼背后,是西安這座城市多年來在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等領域積累的產業底蘊,是“硬科技之都”的創新基因在發揮作用。
如今,西安無人機產業已實現從“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勢”的跨越,構建起涵蓋研發設計、核心部件、整機制造、運營服務的完整產業鏈。值得期待的是,隨著5G、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賦能,無人機正從簡單的飛行工具進化為智能化的空中終端,在環保、應急、城市治理等領域開辟出全新應用場景。
站在低空經濟的風口,西安無人機產業要實現持續領跑,仍需在關鍵技術攻關、應用場景拓展、產業生態完善等方面持續發力。但可以確定的是,當古都的技術底蘊遇見創新的時代浪潮,“西安智造”的無人機必將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聲 明:原創文章,歡迎聯系獲取轉載授權,并注明來源飛行邦;轉載文章,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平臺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更正或刪除。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 ,本平臺只提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