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莫高窟跨越千年的壁畫中,藏著一部鮮活的古代勞動百科全書。從農耕畜牧到手工商貿,從市井勞作到藝術創作,古人的生產生活場景被畫工以精湛筆觸定格,成為解碼絲路文明的珍貴密碼。
壁畫中的農耕圖景充滿煙火氣,在“雨中耕作圖”里,天空烏云密布,時雨普降,農夫揮鞭趕牛耕地,另一位農夫挑物而行。地頭上,農夫、農婦和孩子組成的小家庭,父子倆捧碗吃飯,農婦則關切注視著他們,勾勒出農耕生活的溫馨畫面。另一幅“一種七收圖”則系統展現了古代農業生產流程,從播種、收割,到挑運、打場,完整呈現糧食從農田到糧倉的過程。
莫高窟第23窟-雨中耕作圖-盛唐
莫高窟第445窟-一種七收圖-盛唐
制陶圖呈現著手工業者的精湛技藝。畫面中,陶師赤裸上身、下著短褲,正全神貫注制作陶器,有的陶師身旁堆泥,或放幾只成形的陶罐,反映了古代陶器生產的真實場景。
莫高窟第61窟-制陶圖-五代
釀酒可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在敦煌壁畫中,我們甚至可以看到古代家庭式的釀酒作坊。在榆林窟第3窟中有一幅釀酒圖,圖中有一爐灶,灶臺上疊壓著四層大小不同的方形和梯形器物,在灶臺的頂部有煙囪。圖中一女子半跪在灶前向爐膛里添柴,另一女子持缽站在灶旁。地上放著酒壺、高足碗、木桶、貯酒槽等用品,整個畫面比較接近家庭式的釀酒作坊。
榆林窟第3窟-釀酒圖-西夏
南宋時期的鍛鐵場景,彰顯著古人的智慧與艱辛。鍛鐵圖中,兩名工匠分工協作,一人執小錘、握鉗夾鐵,另一人高舉大錘鍛打;一旁鼓風者坐在墩上,雙腳抵住立式梯形風扇,雙手推拉扇門,保障爐火旺盛,生動還原古代鑄鐵鍛造的場景。
榆林窟第3窟-鍛鐵圖-西夏
這些跨越千年的勞動畫面,不僅是藝術瑰寶,更是古絲綢之路文明交融的實證。當我們凝視壁畫中古人勞作的身影,看到的不僅是技法精湛的筆觸,更是一代代勞動者用雙手書寫的敦煌傳奇。
(央視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