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時節,吉林鴨綠江上游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草木蔥蘢。
在松長高速公路SCTJ05工區施工現場,中鐵六局天津公司建設者們以奮斗之姿,在機械的轟鳴聲中,勾勒工程與生態和諧共生的壯美畫卷。
作為全線唯一穿越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施工標段,該工區200余名建設者假日堅守崗位,用汗水詮釋“綠色基建”的時代擔當。
5月1日,在長白縣金華鄉施工現場,橋梁墩柱作業區繁忙有序。測量員手持儀器反復校準坐標,鋼筋工專注綁扎鋼筋骨架,模板班組細致調整支護結構。“每個墩柱鋼筋間距誤差必須控制在2毫米以內。”項目負責人介紹,為確保節點工期,團隊優化施工組織,實行“三班倒”作業,通過BIM技術模擬施工流程,將單墩作業周期縮短30%。目前,工區已完成32根墩柱施工,合格率達100%。
與常規工地不同的是,這里的施工區域被生態保護“紅線”嚴密守護。項目部與保護區管理局建立聯動機制,在臨時用地周邊布設16處生物監測攝像頭,實時追蹤野生動物活動軌跡。針對開挖區域,采用“分層剝離、分類存放、分層回填”工藝,對3000平方米臨時用地實施植被覆蓋,同步開展土壤固化實驗,確保生態擾動降至最低。“我們每天都會進行環境巡檢,連一棵樹苗移植都有詳細記錄。”安全總監表示。
在工區生態文化展示區,圖文展板詳細標注著保護區內32種珍稀動植物分布圖譜,實物模型直觀呈現生態修復技術流程。利用工余時間,項目部組織的“綠色施工課堂”已開展12期,一線工人不僅掌握了環保施工要點,更成為生態保護的“宣傳員”。這種“施工即保護”的理念,讓鋼筋混凝土澆筑的不僅是交通動脈,更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紐帶。
據悉,松長高速公路全長114.33公里,建成后將結束長白縣不通高速的歷史,打通長白山旅游經濟帶的“最后一公里”。這個勞動節,中鐵建設者們以匠心為筆、以綠色為墨,在長白山麓書寫著新時代交通強國的奮斗篇章,讓高速路網與生態屏障共同成為吉林東部的亮麗風景線。
來源:彩練新聞
作者:鄒鵬亮
責編:金馨鑫
編審:張宇
監審:董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