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首日,中華藝術宮就迎來了逾萬人次的游客,“大美術館計劃”之美育講堂——“中華藝術大家說”第一季第四講更是座無虛席。中國畫如何用筆墨描繪上海的立體節奏與視覺張力?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理論委員會主任、博導尚輝以“國畫里的黃浦江畔——筆墨現代性的城市地標探索”為主題展開演講,帶領觀眾穿梭于水墨丹青與都市天際之間。
講座現場座無虛席
中國傳統山水畫為何不能稱為“風景畫”?講座現場,尚輝向觀眾拋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名稱之別,意味著中西之間藝術理念與價值觀的巨大差別,也表現為截然不同的觀看方式。當下中國城鎮快速發展所形成的都市景觀,理應成為當代中國畫表達現實感受的聚焦點。而如何將視覺經驗轉化為筆墨程式,既是當天“中華藝術大家說”熱烈探討的話題,也是這個時代亟待突破的課題。
尚輝回答觀眾的提問
觀眾王女士在自己隨身攜帶的筆記本上認真地記下主講人的觀點,告訴記者:“尚老師把我平時難以理解的理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話語講出來,讓我感受到城市山水的魅力和中國藝術的博大精深,讓我的‘五·一’假期第一天就如此豐富而充實?!?/p>
另一位外地游客表示,外灘眾多標志性的建筑群見證了上海發展的繁榮歲月,陸家嘴又是改革開放前沿的新地標,但是如何用中國畫來表現這種城市的節奏感確實是自己沒想到的,但是今天的講座回答了這個問題。
觀眾的提問十分踴躍
當建筑學、社會學與美術理論在中華藝術宮的講堂里跨界碰撞,繪畫理論與城市文脈相互交織,現代“建筑入畫”的百年路徑也在觀眾眼前徐徐展開。
尚輝表示:“中國畫的現代性探索,是機器或數字復制時代形成的視覺性表征的映射,對筆墨是什么的再次追問,凸顯了城市視覺化消費對傳統筆與墨關系的重建,它雖傳承或借用了傳統山水畫或花鳥畫的某些筆墨皴法,但不論巖石建筑還是玻璃與鋼的建筑,筆與墨在描述或表現這些建筑時,也便創生出新的筆墨類型?!?/p>
觀眾的踴躍提問交流,提問質量之高,讓尚輝感到十分驚訝。
“中華藝術大家說”是為進一步深化落實上?!按竺佬g館計劃”,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人民群眾打造的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大課堂,由中華藝術宮與中國銀行上海市分行共同主辦。前幾期還曾邀請馮遠、金亞秋、許江、曾成鋼等知名學者大家暢談藝術跨界話題,深受觀眾喜愛。
中華藝術宮的新文創吸引了很多游客
中華藝術宮黨委書記、執行館長王一川告訴記者:“中華藝術宮正在舉行的八大展覽,每個展覽配合有2到3個公教活動,還有特色文創可以買買買,這些都延長了大家的在館時間,進一步提升了文旅商體展的融合?!?/p>
原標題:《五一首日中華藝術宮觀眾逾萬 “大家說”鼓勵大家說》
欄目編輯:孫佳音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徐翌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