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2021級表演(木偶)專業打造的畢業大戲原創木偶劇《紅孩兒》在上戲蓮花路校區振飛樓劇場連續上演三場,為觀眾呈現了一場融合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的藝術盛宴。這部改編自《西游記》中經典故事的創新木偶劇,不僅展現了學生扎實的專業功底,更彰顯了新時代青年對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最后一場演出謝幕時,該劇導演、21級表演(木偶)班班主任秦峰以《紅孩兒》的“三重火焰”為喻寄語學生,他說:“紅孩兒經歷的第一重火,燒去怯懦,煉出膽識;第二重火,熔鑄傳統,淬煉新生;第三重火,溫暖他人,照亮自己。你們未來的藝術人生山高路遠,但不必畏懼‘被操控的人生’,所有的挫折都是磨礪,人生的火焰終將鍛造出更好的自己。”
主創演職師生大合影
作為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重點教學成果,木偶劇《紅孩兒》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創新,將傳統故事中的紅孩兒形象進行了深度挖掘和重新詮釋,賦予了這個角色更豐富的內心世界和成長軌跡。劇中紅孩兒不再只是一個頑劣的妖童,而是一個在身份認同中掙扎的少年,他對孫悟空的崇拜、對自我價值的追尋,都引發了當代觀眾的強烈共鳴。全劇時長82分鐘,共塑造了31個風格迥異的木偶角色。最重的木偶有足足8斤,需要演員連續在場上舉偶最長時間19分鐘。最重的木偶舉起的不僅是重量,更是對傳統的敬畏。據悉,為了完美呈現紅孩兒的三昧真火特效,團隊嘗試了多種材料和技術,最終創造出既安全又震撼的舞臺效果。舞臺采用了多層次立體結構,將傳統戲曲舞臺與現代多媒體技術融合,營造出一個既熟悉又新奇的西游世界。
AI賦予傳統新貌
傳統木偶戲與AI技術結合,賦予古老藝術新的生命力。飾演紅孩兒的演員之一王智弘說:“在千年技藝中注入當代心跳,這是我們一直追求的目標。”四年來,學生不僅系統學習了提線木偶、杖頭木偶等傳統技藝,還積極探索木偶藝術與新媒體技術的融合可能。秦峰說:“他們證明了真正的傳承從不是固守舊章,而是在傳統與時代的對話中生生不息。”上海戲劇學院戲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該劇制作人之一亓季松也表示:“為了準備這場畢業大戲,學生進行了高強度的排練;從木偶操控到臺詞情緒的表達,從舞臺走位到團隊配合,每一個細節都經過反復打磨;尤其是劇中紅孩兒與孫悟空的對決場景,演員需要同時兼顧木偶操控、音樂配合和肢體表演等,難度很大。”
木偶劇《紅孩兒》的演出標志著上海戲劇學院在木偶藝術教育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作為教育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項目和上海市教育委員會木偶皮影緊缺人才培養項目的重要成果,這場演出展現了學院在海派木偶藝術傳承與創新方面的實力。未來,學院將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木偶藝術人才,同時也將積極探索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融合的新路徑,讓古老的藝術形式煥發新的生命力。
原標題:《“三重火焰”淬煉木偶藝術接班人,上戲捧出《紅孩兒》》
欄目編輯:江妍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朱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