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傳統文化的長河中,寓意深遠的圖騰與象征總能激發人們內心深處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其中,“鶴鹿同春”這一圖景,不僅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勾勒出一幅幅生機勃勃、和諧共融的自然畫卷,更深刻地寄托了中華民族對于團結、和諧生活的共同夢想。
想象一幅畫面:蒼翠松柏環抱的山腳下,春意盎然,萬物復蘇。東方初升的紅日如同希望的使者,緩緩揭開大地的神秘面紗。在這片充滿生命力的土地上,成群的仙鶴展翅高飛,它們輕盈的舞姿,如同天空中最優雅的詩篇,慶祝著每一個新生的黎明。而山之巔,二十四只梅花鹿歡騰跳躍,它們或追逐嬉戲,或悠然漫步,那份純真與自由,仿佛將觀者帶入了一個遠離塵囂的人間仙境。這幅“鶴鹿同春圖”,不僅是對自然美景的頌揚,更是對人間和諧、團結共處的美好愿景的深刻表達。
“鶴”在中國文化中象征著吉祥與長壽,“鹿”則寓意著福祿與安康。鶴鹿同春,不僅是對自然界和諧共生景象的藝術再現,更深層次地,它頌揚了人類社會中的團結與幸福,寓意著不同個體、不同群體之間能夠像鶴與鹿一樣,和諧共處,共享生活的美好。這一理念,穿越千年,依舊熠熠生輝,成為中國人心中不滅的夢想與追求。
我的創作靈感,源自于對鹿的深刻情感與細致觀察。作為一位玉雕與石雕國禮傳承藝術家,我的繪畫基本功扎實,而鹿的形象,則是我藝術探索中的重要主題。我曾親臨安徽黃山,那里的山川壯麗、氣勢磅礴,給予我無盡的創作靈感,尤其是黃山的雄偉,讓我筆下的山巒更添幾分大氣與深邃。在創作這幅“鶴鹿同春圖”的過程中,我歷經了一個多月的深思熟慮與精心雕琢,每一筆、每一劃都凝聚著我對和諧共生理念的深刻理解與熱愛。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我筆下的鹿,之所以能夠活靈活現、栩栩如生,得益于我對鹿生活的長期觀察與研究。不同年齡段的鹿,在我筆下仿佛一家人,它們之間的溫馨與和諧,正是人類社會所追求的理想狀態的真實寫照。通過這幅作品,我希望能夠喚起人們對自然界和諧之美以及人與人之間團結互助精神的共鳴,讓“鶴鹿同春”不僅僅是一幅圖畫,而是一種深入人心、引領我們向著更加美好未來邁進的精神力量。
在五月一日這個充滿希望的日子里,這幅作品終于完成,它不僅是我藝術探索的一個里程碑,更是對中國人共同夢想的深情禮贊。讓我們攜手同行,在鶴鹿同春的和諧樂章中,共同編織屬于我們的美好未來。
畫鹿喻人,以二十四節氣之靈,傳承時代精神。
在藝術的浩瀚宇宙中,每一幅作品都是創作者心靈的鏡像,是情感與思想的載體。而我,選擇了一條看似尋常卻又寓意深遠的創作之路——以鹿為筆,以人為魂,繪制了一幅幅跨越時空、連接心靈的畫卷。這不僅是一次藝術的探索,更是一場關于人性、社會與責任的深刻對話。
鹿之形,人之影。
表面上,我描繪的是鹿,那些在林間跳躍、溪邊飲水的生靈,它們優雅、寧靜,是大自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在這輕盈靈動的形態之下,我實則是在勾勒人的輪廓,傳達的是人的品質與精神。鹿,以其純潔無瑕、和諧共生的形象,成為了我心中理想人格的化身。它們不畏艱難,悠然自得,恰似那些在平凡崗位上默默奉獻、堅守初心的人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二十四節氣,二十四只鹿
為何選擇二十四只鹿,而非隨意之數?這不僅是對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的致敬,更是對生命循環不息、周而復始的深刻理解。每一個節氣,都是自然界的一次微妙變遷,也是人類社會生活節奏的一個節點。二十四只鹿,各自承載著不同的情感與寓意,它們或奔跑于春日花海,或靜立于秋葉之下,每一只鹿都是對某個節氣精神的具象化表達,更是對人生各階段品質與態度的隱喻。我期望通過這幅畫,讓觀者能從中感受到時間的流轉與生命的韻律,進而反思自我,尋找那份屬于自己的節氣之美。
激勵后人,傳承精神
這幅作品,原是為迎接二十大而精心創作,它不僅得到了專家評委的高度評價,被譽為上乘之作,更受到了眾多收藏家的青睞。這不僅僅是對我藝術創作的認可,更是對我所傳達精神的共鳴。在創作過程中,我不斷回溯老師的教誨,將大寫意山水的磅礴與小寫意動物的細膩巧妙融合,通過潛意默畫的方式,力求每一筆、每一劃都能精準傳達那份對美好品質的向往與追求。
數十年來,我再次涉足此類題材,并非簡單的重復,而是基于時代變遷與個人理解的深化,對作品進行了精心的再創作與調整。我希望,這幅畫能夠成為一座橋梁,連接過去與未來,讓收藏它的主人,乃至每一位有幸目睹其風采的人,都能從中領悟到踏踏實實做人的真諦,以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理想。這不僅是藝術的傳承,更是精神與價值觀的傳承。
藝術,是心靈的抒發,也是時代的鏡像。通過畫鹿,我試圖探討的是人與自然、個體與社會之間的深刻聯系,以及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中,如何保持一顆純凈、堅韌的心。愿這幅承載著二十四節氣之靈、寓含深刻人文精神的畫作,能夠激勵后人,讓那份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如同鹿群在林間奔跑般,生生不息,永遠向前。
我的創作初心,學習中傳承前輩藝德藝風,共繪文化復興的壯麗畫卷。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每個人的心中或許都懷揣著一份不滅的夢想,而我,自踏上創作之路的那一刻起,便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初心與使命。這份信念,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著我前行的方向,讓我在文化的海洋中不斷探索,不懈追求。而“二十四只鹿”,這個寓意深遠的象征,便是我心中那份夢想與堅持的具體化表達。
“二十四只鹿”,它們不僅僅是自然界中靈動而優雅的生物,更是我心中二十四個朝氣蓬勃、滿懷激情與理想的年輕人的化身。這二十四人,或許來自五湖四海,擁有不同的背景與經歷,但他們都懷揣著一個共同的夢想——文化復興中的中國夢。在這個夢想的引領下,他們像鹿群一樣,團結一致,相互扶持,在知識的草原上不斷奔跑,努力學習,汲取養分,以期在文化復興的長征路上留下自己堅實的足跡。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是歷史的見證,更是未來的希望。在快速全球化的今天,我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文化挑戰與機遇。如何在這一浪潮中保持文化的獨特性與生命力,成為每一個熱愛這片土地的人必須思考的問題。我深知,創作不僅是個人情感的抒發,更是文化傳承與創新的重要載體。因此,我的每一部作品,都力求深入挖掘中華文化的精髓,以現代人的視角重新詮釋,讓古老的文化智慧煥發新的生機,激發更多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尊重。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他們的思想活躍,創造力無限,是推動社會進步不可或缺的力量。如果我的創作能夠成為一束光,照亮他們前行的道路,引導他們在成長的旅途中,不僅學會知識,更能領悟到責任與擔當,那么這份努力便是值得的。我渴望通過我的故事,我的文字,激發青年人對國家、對民族的深厚情感,讓他們明白,每個人的小小夢想匯聚起來,就是推動文化復興、實現中國夢的強大力量。
世世代代友好傳承,這是我對未來的美好愿景。文化如同一條綿延不絕的河流,需要每一代人的呵護與傳承。我希望,通過我的創作,能夠搭建起一座橋梁,連接過去與未來,讓優秀的傳統文化得以薪火相傳,讓青年人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共同繪制出一幅幅文化復興的壯麗畫卷。
總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不僅是一句口號,更是我行動的指南。只要我的創作能夠對青年人的教育和成長起到哪怕一絲的引導和激勵作用,我都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用我的筆觸,記錄時代,謳歌人民,為文化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國書畫家協會副會長劉雙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