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思辨財經
瑞幸過去五年跌宕起伏的經歷堪稱創造了商業史上的奇跡:從陸正耀造假風波”爆發,到企業搖搖欲墜幾近停擺,再到成長為年收入近350億元的行業絕對龍頭??v觀商業史,遭遇重大危機后的企業不勝枚舉,但像瑞幸這樣不僅能涅槃重生,且還能創出行業發展新高度的企業,可以說少之又少。
近期恰逢瑞幸管理層變動:原董事長郭謹一就任集團CEO,大鉦資本黎輝董事長將擔任集團董事長。借此我們不妨來回顧和探討瑞幸在郭謹一時代的成功之道,并展望新的管理架構的投資機會。核心觀點
其一,郭謹一是瑞幸“起死回生”的主要功臣,更是2023年后將市占率視為經營重點的推動者;
其二,大鉦資本對郭謹一以充分信任,確保了瑞幸企業治理的科學性;
其三,管理層工作再分工,回歸主板或已在加速中。
郭謹一:對瑞幸的“起死回生術”
2022年初,大鉦資本牽頭的買方團完成了對瑞幸部分老股的收購,由此成為投票權超過50%的控股股東。此舉意味著,瑞幸與前管理層在股權層面徹底完成切割,瑞幸也由此正式進入郭謹一時代。
上圖為瑞幸,標普500以及金龍指數基金(納斯達克上市中概企業為主)在過去幾年的股價波動情況(初始值設為“1”)。郭謹一正式就任之前,瑞幸股價已經跌入谷底(一度跌破了1美元的股票面值),其后股價便一路高走,迄今上漲超十余倍,全面跑贏大盤標普500和中概企業。
資本市場對公司重新定價,本質乃是公司經營策略重新調整后的成果投射。
2020年財務造假事件爆發后,郭謹一臨危受命,帶領瑞幸一改此前“重量不重質”的經營弊端,一方面,從內核上重塑企業文化,全面解決了個人夢想和企業使命脫鉤,整體和局部割裂的歷史積弊,使企業的內生凝聚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華;另一方面,將戰略方向全面從盲目做大向精細化運營升級圍繞門店、產品、運營為支柱,實施了一系列的務實改革,包括優化資產結構,升級產品結構,增進數字化運營水平等等,極大促進了瑞幸咖啡運營效能的提升,當年便實現了單店經營現金流轉正,60%的門店端實現盈利。這也為瑞幸后來的快速發展奠定了根基。
要知道,企業的核心指標并不是營收,而是自由現金流,自由現金流水平不健康,營收擴張毫無意義。曾經陸政耀時代的瑞幸,長期依靠大額補貼,結果越賣越虧,但又不敢輕易撤銷補貼,因為消費體驗沒跟上,一但撤銷,杯量斷崖式下滑,導致公司生存嚴重依賴外部融資,一旦外部融資不暢,公司隨時都有崩塌的風險。
而精細化運營戰略,則從根本上保障了瑞幸有充足的自由現金流來應對重組的需求,以及發展的需求,并強化了公司的發展韌性。郭謹一時代的瑞幸,一個最明顯的特征,就是產品結構不斷升級,爆品不斷出現,這讓瑞幸從靠補貼獲客,徹底升級為靠體驗獲客。瑞幸也從此和消費者完成一個雙贏的轉換,消費者覺得物盡所值,復購的意愿不斷加強,瑞幸也獲得合理的利潤,有源源不斷的現金流來支撐創新,徹底從一個負反饋模式變成了正反饋模式。
由此,瑞幸在疫情期間的逆勢增長之路,也正式開啟,三位數的增長一度成為常態。一次次超出預期的表現,也讓市場逐漸提高了對其盈利性的期待,重新調整估值模型,2023年初市值重新回到高點。
2023年之后,一方面公司已經逐漸走出“陸正耀造假風波”陰影,元氣基本得以恢復,另一方面彼時行業又有了新的發展機會和挑戰,由此郭謹一又開始進行“二次改革”:以提高市占率為工作重中之重,甚至不惜犧牲短期利益。
瑞幸門店開始進入高速增長周期,2023年初尚不足萬店,至2025年Q1已經超過24000余家。
該戰略初期并未能完全得到市場和輿論的支持,彼時外界主要擔心快速擴張會攤薄單門店的經營效率。
但一年多以后,上述擔心便不復存在,2024年Q2之后瑞幸門店經營利潤率開始回升,已經接近2022年前后的水平,2025年Q1同店銷售同比增長8%,實現了“量價齊飛”的局面。
迄今為止,瑞幸在行業市占率方面已經穩坐頭把交椅,這不僅提高了企業經營的規模效應,使得咖啡期貨價格走高之時企業仍體現了強大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也讓門店深入城市街道與商場,企業開始掌握行業定價權,無論是星巴克抑或是國內同行,其定價均開始以瑞幸為參照,這也構成了瑞幸了核心競爭力。
2024年中之后,瑞幸股價重新進入上漲通道,郭謹一的策略已經被市場充分認可。
從受任于危難之際,到如今企業營收和利潤雙增長,且公司業務已經開始向奶茶邁進,郭謹一功不可沒。如今瑞幸又站在現制飲品大爆發的紅利線上,這也將會是專職擔任CEO的郭謹一的主要目方向。
黎輝:瑞幸的耐心資本
2022年大鉦資本開始成為瑞幸大股東,彼時市場中對此常有爭議:一般來說私募基金作為大股東是要追求企業經營的“穩定性”,甚至會限制管理團隊進行風險測算,兩者關系甚至難以調和,企業戰略如果分歧加大,無疑將對未來蒙上一層陰影。
但通過近幾年的觀察,黎輝與郭謹一為代表的管理層配合乃是相當默契。
甚至可以說,沒有黎輝,瑞幸很可能已經不復存在。
時間撥回到2020年財務造假之處,彼時瑞幸不僅面臨著巨額訴訟費用以及破產風險,內部更是人心思變,軍心渙散。此時,正是黎輝出面,從內部緊急進行了組織架構調整,穩住了局面;同時,大力支持瑞幸進行債務重組,并領投2.4億美元用于瑞幸海外債務重組計劃,徹底解決了瑞幸的破產危機。
此外,在瑞幸關鍵節點,如烘焙基地投產,門店破萬家等活動現場均能看到黎輝的身影,也就是說黎輝作為大股東代表,其對瑞幸的經營是高度介入的,且對管理層進行充分的授權和信任。
尤其在2023年瑞幸開始“市占率優先”戰略后,黎輝代表的大鉦資本甘冒風險與支持管理層(股價和企業損益表均承壓),這是非常難得的,換句話說,如果沒有黎輝的支持,郭謹一的改革措施不會有如此明顯成效,也因為雙方的互相信任,郭謹一給董事會和股東交出了堪稱完美的答卷,給股東以可觀的投資回報,雙方配合堪稱典范。
如今黎輝與郭謹一分別擔任瑞幸董事長和CEO,其主要目的當是:
1)當前現制飲品市場正處在大爆發期,橫向對比,我國人均現制飲品年消費量仍有8倍及以上空間(浙商證券觀點),瑞幸業務也已經從咖啡經營延伸到了奶茶等領域,從咖啡公司逐漸過渡為現制飲品企業,成長的天花板被再次打開。
此時郭謹一轉職于CEO工作,乃是董事會對其此前工作的充分認可,令其承擔企業轉型現制飲品公司的重任。
2)黎輝黎輝或將主導瑞幸回歸主板進程
隨著瑞幸股價的持續走高,呼吁其回歸主板的聲音便愈演愈烈。
當前無論是業績(瑞幸“市占率優先”已被充分驗證),還是資本市場回報(五年接近20倍的收益率)都意味著這是瑞幸回歸主板最好的時機,全球資本也不應該錯過中國現制飲品頭號企業這一重要投資標的。
黎輝接下來很可能將承擔與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交易所等部門溝通的工作,加速瑞幸回歸主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