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谷雨,馬上就是立夏了。
但是這個春天很多人都過得不太平:感冒剛好又咳嗽、鼻子癢得直打噴嚏、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早上起來嘴里發苦......
特別是那些常年大便黏馬桶、肚子總脹氣的人,身體里積攢的濕濁毒素該清清了。
現在天氣逐漸轉暖,正是給身體升清排濁的好時機。
今天,邀請到脾胃專家李常青主任,來給大家分享一個時令蔬果,集清肝火+健脾胃+祛濕氣為一體。
春夏交接,天氣忽冷忽熱最傷脾胃,加上空氣濕度大,人體就像泡在溫水里的毛巾,濕氣困在里面排不出去。
此時上市的冬瓜,是"天然清潔工",正是這個時節祛濕養脾的好食材,能同時調理脾胃和肝氣。
一、祛濕排濁:利水祛濕的“排水閥”
春夏雨水增多,環境濕度加大,人體易出現下肢浮腫、小便量少、晨起眼皮腫脹等情況。
冬瓜皮利水祛濕效果更佳,能促進體內多余水分排出。
將帶皮冬瓜切片煮水,連續飲用三天可改善排尿不暢,特別適合久坐不動、常吹空調的人群。
二、健脾開胃:健脾消食的“開胃劑”
氣溫升高后脾胃運化能力減弱,常見飯后腹脹、大便黏膩、食欲減退等癥狀。
冬瓜肉質地清爽,含有促進胃腸蠕動的膳食纖維。
搭配山藥燉煮成湯羹,既能補充水分,又能溫和增強消化功能,緩解濕熱天氣帶來的脾胃負擔。
三、平肝降火:清熱解暑的“滅火器”
春夏交替時氣壓波動頻繁,易引發頭痛頸僵、心煩失眠等肝火亢盛表現。
冬瓜瓤清熱效果顯著,取新鮮瓜瓤榨汁飲用,可緩解氣溫驟升引起的頭脹目赤。
搭配少量陳皮煮水,還能改善情緒焦躁、入睡困難等問題。
真實門診案例分享:
39歲張先生,主訴口苦腹脹兩周,伴有頭皮出油、大便粘滯。
診見舌紅苔黃膩,脈象滑數,辨證屬脾胃濕熱證。
開方:冬瓜皮、茯苓、生白術、荷葉、炒麥芽、淡竹葉。
此方以冬瓜皮為君藥,配伍健脾祛濕藥材,先掃除濕濁,再恢復脾胃功能。
配合每天喝冬瓜薏米湯(冬瓜200克+生薏米30克+瘦肉50克)。
5天后復診反饋大便成型,腹脹減輕大半。
現在他每周喝三次冬瓜湯,不適癥狀未再復發。
冬瓜雖好,但是性涼,體質虛寒、容易腹瀉的人群,建議搭配溫性食材同煮,并且要控制量。
春夏換季的關鍵在于疏通體內濕濁。
冬瓜通過利水祛濕、健脾和胃的作用,幫助清理體內堆積的代謝廢物,促進氣血正常運行,這正是順應季節變化的養生智慧。
最后提醒:中醫講究辨證論治,具體的用藥和治療方案應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不可盲目自行用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