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是個南亞國家,原是英屬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根據(jù)《蒙巴頓方案》,英屬印度分為印度與巴基斯坦等國。當時的巴基斯坦分為兩個部分,西部是現(xiàn)在的巴基斯坦,東部是現(xiàn)在的孟加拉國,稱為東巴,1971年獨立。
巴基斯坦位于南亞的西北部,南鄰印度洋,西南與伊朗接壤,西北接阿富汗,東北與我國接壤,東鄰印度。巴基斯坦面積約79.61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巴控克什米爾地區(qū)),首都伊斯蘭堡。
1947年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定都信德省首府卡拉奇。卡拉奇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印度洋沿岸,印度河入海口西北端。卡拉奇是英屬印度整個印度河流域的入海門戶,英國在英屬印度搜刮的棉花、小麥往往會在卡拉奇裝船運到英國。
卡拉奇沿海,經濟發(fā)達,但卡拉奇最大的劣勢恰恰就是沿海,安全性無法保障。一旦有敵軍從海上進攻卡拉奇,卡拉奇無險可守。這有些類似于巴西,巴西首都原來放在沿海大城市里約熱內盧,但無險可守,于1960年將首都遷到位于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亞。
卡拉奇
巴基斯坦立國后,印度與巴基斯坦圍繞克什米爾爭端,戰(zhàn)亂頻頻。1959年,巴基斯坦就將首都遷至北方的拉瓦爾品第,并且在八年之后正式遷都伊斯蘭堡,卡拉奇發(fā)揮首都職能的時間只有區(qū)區(qū)12年。1967年,巴基斯坦正式將首都遷至毗鄰印巴沖突前線附近的伊斯蘭堡,與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部分地區(qū)并不遠,這是出于什么樣的謀略和考量呢?
1957年,印度從英國手中購得航空母艦“大力神”號,編入印度海軍之后更名“維克蘭”號,此舉直接改變了印度洋地區(qū)的力量均勢。由于南臨印度洋,卡拉奇直接暴露在印度艦隊的炮口之下,而海軍剛好是巴基斯坦軍事力量中較薄弱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深感不安的巴基斯坦明白,僅靠當前的防御力量根本無法保證卡拉奇的安全,這或許也是巴基斯坦在伊斯蘭堡尚未完成改造之前,就匆匆遷都至拉瓦爾品第的原因之一。
由于新首都的建設需要一定周期,在新都建成前,拉瓦爾品第成為巴基斯坦的臨時首都。拉瓦爾品第和伊斯蘭堡緊挨著,都位于印度河中游,三面是高原,地勢險要,距離與巴基斯坦友好的我國較近。
圖-伊斯蘭堡
遠離沿海的敵國威脅之后,巴基斯坦開始集中精力抵御印度對克什米爾的蠶食與滲透,由于首都靠近前線,伊斯蘭堡可以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國資源對印軍形成局部優(yōu)勢。
當然除了抵御印度之外,控制開伯爾山口也是巴基斯坦遷都于此的重要考量之一。巴基斯坦以西是崎嶇巍峨的波斯高原,而穿越波斯高原進入巴基斯坦的主要途徑就是開伯爾山口。
從歷史上看,無論自馬其頓起兵一路東征的亞歷山大,還是建立莫臥兒王朝的巴布爾,外來民族無一不是通過開伯爾山口闖入一馬平川的印度河平原。如果歷史重演的話首當其沖的必是巴基斯坦,而伊斯蘭堡除了北控克什米爾之外,另一重作用就是鎖住西面的開伯爾山口。
當然除了軍事安全之外,交通與地理因素,也是巴基斯坦定都伊斯蘭堡的重要原因,其他地方并不合適。
巴基斯坦呈西南-東北方向,南北較長,東西較狹。巴基斯坦的東部靠近印度,而且有面積巨大的塔爾沙漠,而塔爾沙漠西邊就是稱為巴基斯坦母親河的印度河,這是巴基斯坦生活、生產用水的主要來源。卡拉奇、拉瓦爾品第、伊斯蘭堡距印度河都較近。巴基斯坦的大部分人口都生活在印度河流域,類似非洲國家埃及,埃及大部分人口都位于尼羅河兩側。
巴基斯坦的西部是地形復雜的山區(qū),北有興都庫什山脈,中部有多巴加格爾嶺、蘇萊曼山、吉爾特爾嶺、中莫克蘭嶺等山地,人口較少。
時至今日,伊斯蘭堡在北方形成一個經濟中心,同時強化了巴基斯坦對北方地區(qū)的控制,也加強了與我國的溝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