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肖艷(左二)組織內部質量輔導員培訓工作。
13年前,28歲的富肖艷乘著綠皮火車,晃悠了好幾個小時才到達北京。第一次上戶當保姆的富肖艷既緊張又忐忑:“大城市人生地不熟,又是第一次到人家家里照護孩子,需要適應的方面太多了。”
13年后的今天,41歲的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家政服務分院(天鎮縣陽光職業培訓學校)高級培訓師富肖艷又一次來到北京。這一次,她隨山西代表團乘坐高鐵,僅用了兩個小時就抵達北京。此次,她是作為新當選的2025年全國勞動模范,來北京參加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這一次,能從她的朗朗笑聲里感受到這位新職業勞動者的自豪和興奮。
會上,受表彰的2426名各行各業一線勞動者當中,涌現出了不少新職業勞動者,家政職業培訓師富肖艷就是其中的一位。
富肖艷生長的天鎮縣,位于山西最北端的高寒山區,一年里只有不到半年能種地,閑散勞動力多。而280公里之外的北京,家政服務市場前景廣闊、人員缺口大。因此,以保姆為主的勞務輸出成了天鎮縣脫貧的有效路徑之一。
從天鎮縣出去做保姆的,大多集中在45歲到55歲之間、家庭壓力比較大的婦女群體。然而比起走出去,更難的是讓她們和她們的家庭成員從觀念上“走出去”。
在北京的3年多家政工作中,富肖艷鉆研提升技能,積累了很多一線經驗。節假日里,她回到村里,現身說法動員更多的農村婦女參加家政學習培訓,靠辛勤勞動脫貧致富。
2015年7月,返鄉的富肖艷被天鎮縣陽光職業培訓學校特聘為培訓師。然而,每次她到村里招生,總有人對她指指點點。閑言碎語攔不住富肖艷的腳步,為了做通婦女思想工作,她不遺余力地過“五關”,即“村干部思想關、婦女自身觀念關、丈夫面子關、子女理解關、村民輿論關”。在她的帶動下,短短兩年1352名“天鎮保姆”進京,成功上崗。
在北京的家政經歷,同樣也給了富肖艷很大啟發:她會在阿姨們出發前一個月進行情緒疏導和鼓勵,幫助這些沒出過遠門甚至沒坐過火車的阿姨們消除陌生感和恐懼感。安置就業后,她還會定期回訪,從阿姨們的語氣中捕捉隱藏的情緒,用聊家常的方式引導她們說出在客戶家服務中的喜怒哀樂。
與時俱進的變化不僅體現在國家發展中,更是融入每一位勞動者的工作中。據富肖艷介紹:“現在‘天鎮保姆’的課程當中,還增加了網上購物、收發郵件、滴滴打車、發送定位、掛號陪診、整理收納等新項目,讓她們熟練掌握小紅書、DeepSeek、豆包等工具并應用到工作中。”
不僅僅是勞動的技能,勞動的真諦也在點滴中傳遞給更多的勞動者。培訓中,富肖艷的話樸素卻真摯:“做保姆不丟人,咱們不要自己把自己看低了,哪一行哪一業不是為人民服務?每個人都是勞動者,每個勞動者都是平等的,我們要體面勞動、快樂生活。”
記者:韓雪
文字編輯:楊智嘉
新媒體編輯:莫愁
審核:李木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