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至28日,由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立項、南京藝術學院主辦、設計學院等承辦的“雅正·和鳴:中國漢字藝術中的生活美學”展覽在波蘭克拉科夫、羅茲、克羅斯諾三座城市同步舉辦。
南京藝術學院校長張凌浩教授率團赴波蘭出席活動,開展系列學術交流與合作洽談。
展覽將國家級課題研究成果轉化為國際展覽實踐,以“雅正·和鳴”為主題,分設“字道尊源”、“字造萬象”、“字章禮合”、“字在未央”四大板塊,展出南京藝術學院師生創作的130余件藝術作品,系統呈現漢字藝術與傳統生活美學的深度融合。通過漢字藝術與數字技術的創新結合,展覽以沉浸式展陳設計展現東方美學中“雅正”的秩序精神與“和鳴”的共生智慧,吸引波蘭三地逾3000名觀眾參觀,包括高校師生、文化機構代表及當地民眾,深化了中波學界對中華美學精神的理解。
在克拉科夫雅蓋隆大學首展儀式上,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靜煒、雅蓋隆大學孔子學院波方院長特羅伊納爾教授與張凌浩校長共同為展覽揭幕。靜煒主任指出,展覽以漢字為紐帶,為中波民心相通搭建文化橋梁;張凌浩校長強調,藝術教育應承擔文明互鑒使命,南藝將構建數字人文的國際傳播模式,助力兩國人文合作。
克羅斯諾站展覽在克羅斯諾手工藝博物館舉辦,克羅斯諾市長、當地政界、文化界百余人出席開幕式。南京藝術學院與克羅斯諾科技應用大學簽署《兩校合作備忘錄》,推動兩校在科技創新保護、文化創意產業等領域的合作;還與克羅斯諾手工藝藝術館簽訂《展覽合作框架》,探索藝術設計前沿趨勢。
羅茲站展覽于波蘭社會科學大學舉行,中國駐波蘭大使孫霖江在致辭中表示,漢字藝術是文明互鑒的橋梁,期待更多波蘭青年成為中波友好使者。羅茲市常務副市長普斯泰勒尼克表示,愿深化與中國在藝術教育等領域的合作。
南藝代表團在波蘭舉辦多場學術活動。張凌浩校長于雅蓋隆大學發表《中華生活美學的設計演進與國際化》主題演講,闡釋在東西方互鑒的視角下中華生活美學的發展及設計演進,并探討其學術建構與當代設計理論間的跨時空印證。報告得到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雅蓋隆大學眾多學者、師生的肯定,在全球語境下推動了中國式設計理論的建構及國際傳播。同時,曹方教授以《觸摸漢字》為題,通過案例解析字體設計的文化傳播功能;蔡淑娟副院長在克羅斯諾科技應用大學以《從陶罐到青銅:早期中國設計中的文化形態》為題,分享早期中國設計穩定的設計觀念以及所呈現出的文化形態。波蘭學者高度評價南藝學術深度,稱其設計理念具有國際前沿性。代表團還赴熱舒夫盧布林藝術文化中心、華沙美術學院交流海報雙年展、研究生聯合培養等合作事宜。
此次巡展促成南京藝術學院與波蘭高校及文化機構達成多項合作意向,形成學術合作與教育協同的創新成果。在項目負責人蔣杰教授的組織下,設計學院團隊歷時半年精心籌備,從展品創作到數字轉化,從視覺設計到展陳規劃,全方位打造了這一文化交流精品。教育部中外語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靜煒表示,南藝的實踐以藝術為媒,為國際中文教育提供了新形式,讓語言文化傳播更具感染力。南京藝術學院將以此次展覽為契機,進一步落實“一帶一路”教育行動倡議,通過學術交流、人才培養、聯合策展等舉措,持續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
此次活動是南京藝術學院高水平大學高峰計劃中設計學科建設的重要的國際影響力提升行動,也是《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南藝行動綱要》“世界文明互鑒交流計劃”重要的海外活動。此次活動以中波建交75周年為背景,緊密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與文明交流互鑒戰略,以學術引領、創新實踐和國際協同為核心,通過藝術展覽、學術對話與戰略合作的多維聯動,全方位展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成為南京藝術學院深化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的重要實踐。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