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期間,在成都東郊記憶園區開啟的“錦官入夢·蜀韻紅樓——紅樓夢數字藝術展”推出了“再讀《紅樓夢》,從‘借’書開始”特別活動,以及“DIY非遺漆扇”互動活動。據統計,這兩場活動在五一假期前三天,便吸引了近萬名游客參與。
5月4日,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再讀《紅樓夢》,從‘借’書開始”特別活動在假期前三天,吸引了超五百人次參與。該活動以“以書換票,共享經典”為核心,邀請游客攜帶任意有關《紅樓夢》的圖書、連環畫或影音碟片,不僅能免費兌換展覽門票一張,同時還可以換取他人留下的另一本有關《紅樓夢》的書籍,且換取的書籍將會蓋上該展覽的打卡印章。主辦方介紹,通過書籍交換,能讓經典在不同讀者手中“流動”,傳遞閱讀的溫度。
在活動現場,來自成都錦江區的石先生帶著三本《紅樓夢學刊》前來。他表示,這幾本書是他在2014年從雜志社訂閱得來,閱讀完后一直收藏在家里。現在,他希望通過這一活動,把它們交換給需要的讀者。換票觀展后,石先生也挑選了一本陳女士帶來的《紅樓夢清·孫溫繪全本》帶走。“交換看書很有意義,希望這樣的活動能多多開展,讓我們放在家里的書籍能‘流動’起來。”石先生說。
另一邊,“DIY非遺漆扇”互動的活動也熱鬧非凡。據悉,在《紅樓夢》中,扇子不僅是日常用具,更是一面棱鏡——是人物性格、情感和命運的隱喻載體。晴雯撕扇的恣意、石呆子護扇的悲壯、黛玉題扇的才情,都是作者對人性與命運的深刻洞察。
活動現場,游客將扇子從上到下緩慢地旋轉于礦物顏料里進行填色,直到扇子完全浸入水中,再迅速提起。制作完成后的扇子會根據顏色、水波紋路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圖案。
“錦官入夢·蜀韻紅樓——紅樓夢數字藝術展”活動策展人表示:“以書換票”活動旨在打破經典的距離感,而漆扇體驗則構建了情感連接。本次展覽希望通過跨界融合,讓文化遺產走進現代生活。讓歷史文脈在當代語境中煥發新生。
據悉,該展是東郊記憶將紅樓夢傳統經典國潮與人工智能深度結合的數字藝術項目,展覽用數字技術高度還原原著120回的情節內容,從人物、生活、情感等方面解讀《紅樓夢》所構建的數字化沉浸式場景,是游客觀賞視聽震撼之處,是學生研學身心互動之所,也是紅學文化AI創意之地,還原每個人心目中的“紅樓夢”。
紅星新聞記者 邱峻峰 編輯 曾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