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存 封面新聞記者 王越欣
5月4日清晨,海拔4659米的甘孜州雅江縣剪子灣山口,寒意仍存。30歲的丁真珠扎半跪在嶙峋的巖石之上,全神貫注地調試著無人機,為當日的巡護工作做足準備。這里,是他日夜守護的陣地,更是他憑借通信技術構筑森林防線的特殊戰場。
丁真珠扎改裝通信車輛。圖據甘孜森林公安
剪子灣山口森林資源極為豐富,正因如此,在五一期間,此地成為甘孜州森林消防支隊雅江大隊重點巡護區域。作為大隊通信員,丁真珠扎以通信專長為筆,在雪域高原精心織就科技護林的“天網”,將青春熱血化作守護森林的磅礴力量 。
丁真珠扎在林區測試衛星電話。 圖據甘孜森林公安
初任通信員時,面對無人機、衛星便攜站等“高精尖”設備,僅有高中學歷的丁真珠扎毫無懼色,毅然選擇從零開始,一步一個腳印,扎實學習。2017年,在參加總隊通信集訓期間,為了能盡快掌握操作技能,他直接在裝備庫打地鋪,一住就是半個月。他反復拆解、組裝電臺電路板,200多頁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滿了公式與操作圖。戰友們回憶道:“凌晨一點路過學習室,總能看到他借著應急燈鉆研無人機參數的身影,他的手指被螺絲劃得滿是口子,卻依然專注。”
丁真珠扎開展無人機培訓。圖據甘孜森林公安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3年4月,甘孜稻城亞丁突發森林火災。丁真珠扎背著15公斤重的通信設備,在海拔3900米的陡峭山路上艱難跋涉6小時,終于抵達火場制高點。抵達后,他僅用12分鐘便架起衛星便攜站,為指揮部精準調度300名指戰員實施“兩翼合圍”戰術提供了有力支持。在此次戰斗中,他大膽創新,運用無人機熱成像技術鎖定隱蔽火點,效率比傳統人工勘察提升了5倍,為滅火作戰提供了關鍵的科技支撐。
川西高原復雜的高山峽谷地形,讓懸崖火撲救成為滅火隊伍面臨的巨大難題。丁真珠扎勇挑重擔,帶領團隊開展“人機協同”攻堅,創造性地提出“吊裝組合方案”,將吊裝無人機與水泵、吊桶巧妙結合,通過直射式、噴灑式和定點澆灌式等多種方式,成功攻克懸崖火撲救難題,相關經驗還在全支隊推廣。2025年2月,駐地突發罕見的“立體式山火”,70度陡坡上的火舌瘋狂肆虐,地面兵力根本難以靠近。丁真珠扎攜帶2架改裝無人機火速趕赴現場。在海拔4200米的起降點,他親自仔細調試吊桶繩索長度,確保水流噴射角度與懸崖坡度達到最佳匹配。隨著他熟練操作,30升水精準撲滅懸崖火點。“無人機懸停吊桶滅火法”讓消防員無需冒險攀爬,成為應對“懸崖火”“樹冠火”的制勝法寶。
丁真珠扎為新隊員開展無人機培訓。圖據甘孜森林公安
十年磨一劍,丁真珠扎從通信“門外漢”成長為行業專家。他深知知識傳承的重要性,于是將自己的學習經驗和工作經歷凝練成“理論拆解—VR模擬—實戰考核”三步教學法。在培訓中,他帶領隊員在叢林無公網環境開展實戰化訓練,用廢舊電板練習焊接,在模擬火場反復推演通信組網。他還故意設置難題,如切斷主信號源,倒逼隊員搭建備用自組網、利用無人機空中中繼站實現火場“無盲區”通信,成功打造出一支技術過硬的“云端戰隊”。
丁真珠扎不僅在工作上成績斐然,更心懷大愛。2023年,他在甘孜州“工匠杯”無人機技能大賽中榮獲三等獎,隨后便用3000元獎金資助了祝桑鄉中心小學的三名貧困學子。日常巡護時,他總會為牧區孩子帶上文具;在學校國防教育課上,他展示通信設備,讓孩子們感受科技的魅力,在雪域高原播撒下希望的種子。
在五四青年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里,這位“云端通信兵”用堅守與奉獻,書寫著新時代的奮斗華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