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隨著最后一項浪琴大獎賽的收官,2025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在上海久事國際馬術中心落下了大幕。
三天的賽程,留下了選手們在賽場上的精彩表現,而這項賽事的影響力和能量,無疑絕不僅僅局限于賽場。
2014年首次舉辦以來,環球馬術冠軍賽為馬術在中國的推廣與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新賽場的建成使用,更為中國馬術和馬產業構建了新的地標。
正如上海自貿區管理委員會世博管理局副局長沈鋒所說,“以國際賽事為錨點,發展馬術產業,爭取形成一個獨樹一幟、一馬當先的時尚體育產業。”這是除了辦好比賽之外,上海馬術產業在未來更大的愿景。
英國騎手斯科特·布拉什(中)收獲浪琴大獎賽冠軍。 本文圖片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賽事推動更多人進入馬術的世界
如果在國內馬術愛好者群體中,詢問他們第一次現場觀看的馬術國際大賽是哪一場,上海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極有可能是最為高頻的答案。
這項國際馬術聯合會旗下最高級別的五星級馬術障礙賽,是中國大陸有史以來舉辦的級別最高、國際影響力最大、觀賞性最強的馬術賽事。也正是通過這項賽事,許多人第一次真正看到了馬術的力與美。
事實上,當年引進這項賽事并不容易。“一開始我們就遇到了一個問題——和北京奧運會的時候一樣,我們沒辦法把馬運送到中國大陸。”浪琴環球馬術冠軍賽創始人兼總裁揚·托普斯對記者直言。
由于中國大陸和歐盟在馬匹檢疫方面的標準不一致,無法達成歐盟認證的“非疫區”,歐盟馬匹的出入境一度成為難點。后來在中歐雙方的不懈努力和賽事各方的通力協作下,歐盟最終批準將上海比賽區域認可為“臨時非疫區”,賽事得以順利舉辦至今。
世界頂尖騎手在上海奉獻了精彩表演。
對于賽事年復一年的成功舉辦,揚·托普斯非常自豪,“我們有很高的標準,因為我們想要把最頂級的賽事帶到這座城市,現在我們有了位于市中心的頂級馬術場館,還有眾多的贊助商,回頭看看,我們的收獲堪稱驚人,在每一個方面都迎來了爆炸式的發展。”
連續舉辦多年的頂級大賽,在提升馬術影響力的同時,也讓許多國人感受到了馬術的魅力,并由此成為了馬術運動的愛好者和參與者。如今再回看十年之前,國內的馬術氛圍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上海市馬術協會秘書長陸煒就對澎湃新聞記者感嘆,“十年前,大部分人還是把馬術當成一個新奇的事物看待,如今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去嘗試,更多人真正體會到了這項運動給生活帶來的益處。”
“在一開始,專業隊很難招到青少年騎手,很多騎手是從飼養員轉型成為運動員的。對于老一批選手來說,很多人是把馬術作為一份職業,而現在的很多青少年,已經真正把馬術變成了自己所喜愛的一種生活習慣。”
今年的賽事于5月2日至4日進行。
新的賽事場館,新的馬產業引擎
從首次舉辦至今,環球馬術冠軍賽在賽事呈現上的不斷進步有目共睹,而如今投入使用的賽事場館,則是為賽事賦予了更上一層樓的體驗。
上海久事國際馬術中心歷時四年時間建造完成,是國內首座符合國際頂級馬術賽事標準的永久性專業比賽場館,主體建筑包括競賽場地、高規格馬廄、約5000個座位的觀眾與貴賓看臺等。去年這座場館首次投入使用,就得到了選手與觀眾的一致稱贊。
而今年的比賽期間,賽事場館歷史上首次向公眾免費開放了B1和B2層。即便沒有購買門票,市民游客也能夠在這里游覽購物,參觀體驗眾多與馬術相關的互動活動與游戲,感受濃厚的馬術氛圍。
這正是這座場館在建造之初就希望達到的效果:不僅為最頂級的賽事提供硬件條件,也要在平日里成為馬術文化的傳播者。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這座場館在賽事之外的時間里也同樣忙碌。
比賽場館的條件得到了騎手的一致稱贊。
據上海久事國際馬術中心總經理張嘉恒介紹,除了每年的環球馬術冠軍賽,去年上海還自主打造了“上海國際馬文化周”,得到了圈內外的廣泛好評,未來這也將成為馬術中心的常態化項目。
除此之外,還有馬產業相關的6大運營項目值得期待,包括國際馬文化藝術中心、國際馬術學院、國際馬福利和馬醫療中心、馬匹交易中心、國際騎士俱樂部、馬文化兒童樂園。這些項目將在騎手培養、馬文化推廣、馬匹售賣與保護方面發力,推動中國馬產業的升級發展。
事實上,像上海久事國際馬術中心這樣修建在大城市中心區域的高規格永久性馬術綜合場館,放眼全世界都并不多見。
上海久事體育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章華群也希望,這里能成為上海乃至中國馬術產業的一個“焦點”,“我們會致力于打造一個亞太地區馬產業的樞紐,未來還會力爭成為全球的一個馬產業和馬文化樞紐。”
環球馬術冠軍賽為中國馬術的整體發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為中國馬產業的未來制造更多可能
回首環球馬術冠軍賽對于中國馬術的帶動,上海久事體育產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亦斌也有感而發,“如今經過多年舉辦,這項賽事已經成為了整個城市的一張名片。”
“還記得2014年剛開始辦賽的時候,現場的觀眾大多還不那么了解馬術,但經過這些年的沉淀,不管是觀賽的禮儀還是大家對于馬術知識的了解,都已經提升了許多。”
“不僅如此,隨著賽事的持續舉辦,馬術的推廣和普及也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觀眾愿意買票入場,上海周邊馬術俱樂部的生意也越來越好,這就是賽事帶動整個馬產業發展的一個體現。”
近年來,馬術產業的增長有目共睹,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的馬術行業市場規模就已經達到了209.9億元。
而在擁有環球馬術冠軍賽的上海,馬術產業的擴張更是堪稱迅速。“馬術俱樂部數量快速增加,上海馬產業也跨過了50億元的產業規模。服飾、貿易、騎士文化等各個產業不斷融合,未來的空間會越來越大。”章華群表示。
中國馬術與馬產業正在不斷增長。
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有超過3000家馬術俱樂部,而隨著青少年培養體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這些數據還有望繼續增長。
中國馬術協會秘書長鐘國偉就透露,目前國內不僅建立了馬術考級體系,完善了青少年賽事體系,還增加了各類青少年訓練營,“希望逐步讓孩子們能夠通過設計好的一條路徑,一步步走上專業的賽場。”
而在上海,馬術的培訓與賽事體系也在蓬勃發展,比如上海馬術精英賽等賽事舞臺,就為青少年騎手提供了更多的鍛煉機會。
中國的奧運騎手華天曾表示,中國馬術雖然年輕,只有十幾年的發展歷史,但是前行速度很快,“特別是在精英競技層面的馬術水平,中國正在快速發展。”
在發展的過程中,環球馬術冠軍賽的推動作用肉眼可見。在這個強力引擎的助推下,中國馬術運動與馬產業的未來,還有更多的可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