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血小板假性減低,原因何在?
撰文丨李雙雙 簡珊珊
前言
血小板檢測在評估止血功能,輔助診斷血液系統疾病及監測治療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檢驗工作中,血小板減少的情況時常發生,需要我們檢驗人員謹慎對待。
前言案例經過與分析
血小板僅有73x109/L。血小板直方圖左側平滑,右側不平滑有鋸齒狀刺突,尾部抬高。血小板報警欄無異常提示。這是一個新生兒的靜脈血血常規,臨床診斷:高膽紅素血癥。檢查項目:血常規,肝腎功能。就在檢驗科抽血窗口采血且抽血過程比較順暢。
這個標本血小板是真的降低,還是假性降低?
查看標本狀態無明顯凝集,儀器狀態正常。首先,排除了冷凝集干擾。血液標本出現冷凝集會干擾血常規檢測,影響檢測結果,尤其是紅系相關參數的準確性。紅細胞計數(RBC)假性減低、紅細胞壓積(HCT)假性減低、紅細胞平均體積(MCV)假性增高、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含量(MCH)假性增高、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假性增高。在這個標本上,紅系相關參數沒有明顯異常,我們排除冷凝集干擾的可能。
那是否為EDTA依賴性的血小板假性減低?同事在另外一臺儀器復查了血常規(距離第一次血常規約6分鐘)。
這個標本,儀器沒有提示血小板聚集,只是直方圖右側的鋸齒狀刺突和右側尾部抬高。我們分析,血小板此時應該是有輕微聚集/有大血小板存在/可能存在紅細胞碎片,體現在直方圖而沒有超過儀器報警閾值。這里不能完全排除是EDTA依賴性的血小板假性減低。需要涂個血片鏡檢看血小板是否聚集,(如果有EDTA依賴,用枸櫞酸鈉管糾正。如果EDTA管、枸櫞酸鈉管的PLT都低,有可能是患者真性的血小板減低)。
但是復查的血常規結果很快就推翻了這個假設。血小板由73x109/L飆升至173x109/L。如果是EDTA依賴性的血小板假性減低,復查應該是血小板仍然低或者更低。
為什么血小板反而升高了?
同事說采血后,立刻檢測血常規。我們推測此時EDTA抗凝劑未充分作用,血小板暫時性聚集在一起,血小板計數假性減低,應該等待5到10分鐘后,使抗凝劑與血液充分作用再檢測。這種原因的血小板減低,多半是會出現一過性聚集,第二次檢測血小板一般又正常。這種現象雖然更多見于末梢血,但是靜脈血也會存在。此時距離第一次采血8分鐘,我們在原本的儀器進行第三次檢測。血小板又升高了一點,已經達到192x109/L 。后兩次血小板已經在正常范圍,血小板直方圖也趨于正常。
在第三次血常規后,涂了個血片,并沒有發現血小板明顯聚集。原因也基本鎖定在采血后立即上機檢測,我們按第三次血常規審核了報告。
血液離開人體后,會短時間激活凝血途徑,此時血小板會短時間的聚集在一起,這種聚集是可逆的。當血液與EDTA-K2充分混勻后,EDTA-K2與鈣離子結合成螯合物,阻止血液凝固,隨后EDTA開始解聚血小板,若未到解聚時間便開始上機檢測,便會出現血小板假性減少情況。減少這種干擾的方法就是混勻標本后,等待5到10分鐘再檢測標本。
總結
血小板減少的原因復雜,首先排除抽血因素,其次排除儀器方法因素,一般來說,查看數值外,還應該結合紅細胞直方圖、白細胞五分類圖、相關報警信息等綜合評估血小板計數的準確性。必要時還需結合光學法(PLT-O)、熒光法(PLT-F)、涂片染色鏡檢、人工計數、重采等方法綜合判斷。
本文來源 丨檢驗醫學網
責任編輯丨舒豪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