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明文小說連載之五十五
醫院那紙冰冷的病危通知,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了這個家庭的平靜湖面,泛起層層絕望的漣漪。在農村老家歷經了一個星期的苦苦掙扎,那被鄉親們喚作“四全”的老人,終究還是沒能抵擋住命運的召喚,緩緩閉上了雙眼,與這喧囂塵世作別。
其實,老人的本名并非“四全”,這略顯詼諧的稱呼,源于他兩個兒子名字的巧妙合并。
“賜子千金,不如賜子好名。”在傳統觀念里,名字可不只是一個簡單的符號,它承載著長輩對晚輩無盡的祝福與殷切的期盼,仿佛名字里藏著人生的密碼,能開啟一扇通往美好未來的門。
老人年輕時讀過幾年私塾,肚子里裝了些文墨,在給兒子起名這件事上,更是煞費苦心。他為大兒子取名“福祿”,盼著兒子一生福氣滿滿、祿運亨通;為小兒子起名“壽禧”,期望小兒子能長壽安康、喜事常臨。
村里人向來愛開玩笑,見老人給兒子取了這么吉祥的名字,便打趣道:“福祿壽禧都被你一家占完了,往后就叫你‘四全老人’吧!”這話半是玩笑,半是揶揄,卻又帶著幾分恭敬。這經典的神評一經傳出,周圍熟悉的人都紛紛響應,時間一長,“四全老人”這個綽號竟蓋過了老人的真名,在村里叫得那叫一個響亮。
名字,雖說對一個人有著微妙的暗示和引導作用,但它終究不是“金口玉言”,也并非“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能瞬間決定一個人的命運。畢竟,民間有云:“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貴人十養生。”名字對一個人綜合影響的排名,已然在六名開外,前五名都沒擠進去,完全靠名字來決定人生走向,顯然是不靠譜的。
這么一想,也就釋然了。這世上叫“福貴”的人多了去了,可真正過上富貴生活的人,卻如鳳毛麟角。“福祿”“壽禧”兩兄弟,雖說沒有像名字寓意的那般飛黃騰達,但也沒有差到哪兒去。老大從事文字行業,每日與文字為伴,在書卷墨香中尋找生活的詩意;老二投身醫療行業,救死扶傷,在手術臺前守護生命的希望。他們雖比上不足,但比下卻綽綽有余。或許,從小到大,被鄉親們“福祿”“壽禧”地叫著,也算是一種無形中的祝福與加持,讓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雖歷經風雨,卻也能穩步前行。
“四全老人”的老伴,晚年跟著兒子們住在城里。可這城里的生活,卻讓她心里始終有個疙瘩。她生前無數次抱怨:“城里什么都好,就是這死后火葬不好。咱們老班子人自古講究的是身體完好、入土為安,可他們倒好,流行燒人。說得好聽點叫火葬,說得不好聽,那就是挫骨揚灰啊!這在古時候,可是罪大惡極的人才享受的待遇。我以后百年歸壽后,你們可得把我送回農村老家去,我怕痛啊……”
兩個兒子還算孝順,自從醫院下達病危通知后,他們便立刻將老人運回了農村老家,打算按照老人的遺愿,用他喜歡的葬禮方式,送老人最后一程。
然而,老娘健在,父親卻剛剛離世,兩兄弟都是第一次當“孝子”,在按老傳統辦葬禮這件事上,兄弟倆在認知上出現了巨大的差異,剛一開始就陷入了意見分歧的泥沼。
老大是搞文字工作的,對老家的傳統習俗了如指掌。他一臉嚴肅地說:“據老家的傳統,老人去世后,第一時間要做的事有三件:一叫、二哭、三擦身。之后,再請道士先生來做法事,設置靈堂,選出督管,讓大家都分工協作,各司其職,各盡其責。總之,一切都得按照老制度、老規矩來,這才是對老人的尊重。”
老二則是從事醫療行業的,他從醫學的角度出發,有著截然不同的看法:“從醫學角度來說,逝者剛剛離世的時候,雖然身體不能動了,但內心的神智可能還是清醒的。這個時候,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做兩不做’。‘一做’就是周圍環境要保持安靜,由眾親友或者最親的人對死者說:‘你走了,這世間的事,就不用再留戀了,我們每一個人都將走你現在走的路,放心的去吧……’說這些話,就是要讓死者放下心中的牽掛,安安心心地離去。‘兩不做’呢,就是這個時候有兩大禁忌。一是千萬不可大聲哭泣,大聲哭泣會讓死者心生留戀和悲傷,根本無法安寧離去。二是千萬不要觸碰逝者的軀體,哪怕只是一絲輕微的觸碰,都會讓逝者如千刀萬剮般痛苦,痛苦又會讓死者心生憤怒和怨恨,這簡直就是極大的虐待。”
老大聽了老二的話,眉頭緊皺,反問道:“按你這么說,農村傳承了那么多年的老規矩,到你手上就得改改了?”
老二毫不退縮,接話道:“老規矩如果有違于醫學常識,該改就得改!咱們不能盲目遵循老傳統,而不顧逝者的感受。”
老大依舊滿臉懷疑,說道:“你這套所謂的醫學理論,到底站得住腳不?別到時候,相信了一個偽理論,又沒遵循老傳統,搞出一個不倫不類的東西,那可就丟人丟到家了。”
老二堅定地回答:“為盡量減輕逝者的痛苦,這只是延遲幾個小時而已。等逝者的神智也徹底消散后,該走的流程和步驟,我們一步都不會省,這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兩兄弟各執一詞,爭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肯讓步。在一旁的老娘實在看不下去了,發話道:“以前是有這么個說法,說老人去世后,作子女的不能大哭,特別是眼淚不能滴在老人的臉上,不然老人放心不下,會走得不安心的。我還聽說過,如果老人手腳僵硬,穿不進衣服,只要輕輕喊他幾聲,說要給您穿衣服了,好好伸胳膊,僵硬的手臂立馬就會軟下來,衣服一下子就穿好了。有些事確實很神奇,讓人不得不信!”
“你們兩兄弟都很孝順,出發點都是好的,為娘的都看在眼里。這樣吧,我們這次采取一個折中方案。我們都先不要觸碰你爹的身體,先由我陪你們爹最后好好說說話。你們可以哭,但離你們爹稍微遠點,哭聲別太大就行。”
最終,兄弟倆在母親的調解下達成妥協。壽禧用醫用紗布輕輕蓋住父親的眼睛,福?則點燃三支香,青煙裊裊中,母親伏在丈夫耳邊絮絮低語,說屋后的棗樹該修枝了,說小孫子學會背《三字經》了。
暮色漸濃,福?和壽禧跪在蒲團上,淚水無聲滑落。他們忽然明白,所謂孝道,或許就是在傳統與科學的夾縫中,尋找讓逝者安息的溫度。當道士的銅鈸聲穿透夜幕,他們望著靈堂搖曳的燭光,終于懂得:有些規矩不必非此即彼,有些愛,本就超越了時空與認知的界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