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作為人體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維持骨骼健康、保障神經傳導、促進肌肉收縮等諸多生理過程中都扮演著關鍵角色。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到白發蒼蒼的老人,各個年齡段的人群都對鈣有著一定的需求。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關于補鈣存在著諸多錯誤觀念,嚴重影響了人們科學合理地補鈣。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揭開這些錯誤觀念的“真面目”。
錯誤觀念一:鈣補得越多越好
不少人認為,既然鈣對身體有益,那就多多益善。但實際上,人體對鈣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當攝入鈣量超過一定限度時,多余的鈣不僅無法被吸收,還可能帶來一系列不良后果。一方面,過量的鈣會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長期如此甚至可能引發腎結石。因為鈣在體內經過代謝后,大部分要通過腎臟排出體外,過多的鈣會使尿液中鈣的濃度升高,容易形成鈣鹽結晶,進而逐漸發展為結石。另一方面,過量補鈣還可能干擾其他礦物質如鐵、鋅的吸收。鈣與鐵、鋅等元素在腸道內的吸收機制存在一定競爭關系,過多的鈣會抑制鐵、鋅等元素的吸收,導致人體出現缺鐵性貧血、缺鋅等問題。
錯誤觀念二:只靠吃鈣片就能滿足鈣需求
隨著各類補鈣產品的廣泛宣傳,很多人覺得只要按時服用鈣片,就可以高枕無憂地補足鈣。其實,飲食才是補鈣的基礎。在我們日常的食物中,有許多富含鈣的優質來源。例如,牛奶堪稱“補鈣冠軍”,每100毫升牛奶中大約含有100 - 120毫克的鈣,而且牛奶中的鈣易于被人體吸收。豆制品也是不錯的選擇,像豆腐、豆漿等,不僅含有豐富的鈣,還富含優質蛋白質。此外,蝦皮、海帶、芝麻醬等食物中的鈣含量也相當可觀。對于大多數人來說,通過合理的飲食搭配,就能夠滿足日常大部分的鈣需求。鈣片只是在飲食無法滿足鈣需求時的一種補充手段,不能完全替代食物補鈣。
錯誤觀念三:老年人補鈣能治愈骨質疏松
骨質疏松是老年人常見的骨骼疾病,主要是由于骨量減少、骨組織微結構破壞,導致骨骼脆性增加,容易發生骨折。補鈣確實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單純補鈣并不能完全治愈骨質疏松。骨質疏松的發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除了鈣攝入不足外,還與維生素D缺乏、激素水平變化、遺傳因素、生活方式等密切相關。對于老年人來說,在補鈣的同時,還需要補充足夠的維生素D,以促進鈣的吸收和利用。適當的戶外運動也至關重要,運動可以刺激骨骼,增加骨密度。此外,必要時還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進行綜合治療。
錯誤觀念四:兒童補鈣會導致骨骺線提前閉合與作用
有些家長擔心給孩子補鈣會讓骨骺線提前閉合,影響孩子長高,因此不敢給孩子補鈣。這種擔心其實是沒有科學依據的。正常情況下,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只要保證合理的鈣攝入量,并不會導致骨骺線提前閉合。相反,鈣是骨骼生長的重要原料,如果孩子鈣攝入不足,反而可能影響骨骼的正常發育,導致生長遲緩。當然,補鈣也并非越多越好,要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身體需求,合理補充。一般來說,通過均衡的飲食,如多喝牛奶、多吃富含鈣的食物,再配合適當的戶外活動,大多數兒童都能獲得足夠的鈣。如果孩子存在鈣缺乏的情況,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補鈣。
總結
鈣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但我們一定要摒棄這些錯誤的補鈣觀念,樹立科學的補鈣意識。根據自身的年齡、身體狀況等因素,合理安排飲食,必要時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補鈣方式和補鈣產品,讓我們的骨骼更健康,生活更美好。
審稿專家:中山市阜沙醫院 副主任藥師 劉南凱
作者:中山市阜沙醫院 江康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