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闖上海外灘,人多到“聞臭汗”?
昨天,有很多外地的親朋好友詢問:是不是上海外灘已經人擠人、擠不進去了呀!
因為視頻號、小紅書、抖音里全是這樣的推送!
我滴媽呀!這是什么神仙地方,難道都是來聽“浪奔、浪流,萬里滔滔永不休”的嗎?
作為一個資深上海人,必須去實地探究一下?。菏遣皇钦娴亩际呛钩粑?、是不是真的如螞蟻在爬......還是只是標題黨呢?
我打算勇闖上海外灘、深入上海最大地標瞅一瞅、看一看。
因為停車不方便,我還是決定:坐公共交通系統去!
這地鐵也是真的給力了:2號線中間跳站、只能從人民廣場站14號口出站,然后,就沿著南京路步行街走啊走!
集美們、兄弟們,都已經晚上21:40許了,你們還在地鐵里穿梭!
地鐵里就人山人海了,我暗想不妙——年輕人果然身體好、活力滿滿,怕是在外灘擠不過人家了。
我沿著南京東路步行街一路行走,中外賓客云集,游客的確多,但并沒有網上所說的“汗臭味”、大家身上還是捯飭得干干凈凈,并不是摩肩接踵的樣子。
所以,應該說:人多,但不算擁擠,更不存在“前胸貼后背”的樣子,別人身上的體味也是聞不到的啦。
回憶起來:摩肩接踵的樣子是在2014年之前,那時候,上海外灘并沒有任何游客“限流”的控制,那時候,在重大節假日的時候,外灘平臺上的人員真的是“前胸貼后背”;
如今,武警戰士和民警采用“拉鏈式放人”模式,已經成為大眾所熟知的模式了。
所以要說一句:年輕的武警戰士和民警們,你們辛苦了!
跟前幾年的南京西路步行街相比,這幾年,冒出來的一些新的品牌,比如Misino簡約風、還有二次元商店,年輕人穿著二次元的服裝玩各種Cosplay,原來以為二次元只是攻占了靜安大悅城,現在看來大有攻城略地的趨勢,前不久去寶山顧村公園,也有年輕人玩二次元;
年輕人就喜歡這個,要順應潮流;而泡泡瑪特Pop Mart旗艦店的大幅廣告一直是大家矚目的焦點;還有華為店、蘋果店......開盲盒的“情緒價值“帶來的是不確定性和驚喜吧?
還有,上海本地的特產或者品牌一直是宣傳的焦點:大白兔奶糖(大白兔還跨界搞出了潤膚乳,等等);
不過,對于雪花膏我還是在想:是不是屬于上海老品牌呢?
小時候,我記得:上海人都會買百雀羚潤膚膏冬天護膚用、六神花露水夏天防蚊用,現在六神花露水取了一個chinenglish名字“Six God”(六個神),讓人有點想笑;
走過和平飯店的時候,游客們都要跟這個大IP來個合影:電視劇《繁花》救活了黃河路、也帶火了和平飯店。
解放前,和平飯店有個江湖傳說:任何人在江湖上犯下大錯即便是殺身之禍,只要走入和平飯店就可以保平安;這個傳說有點像“永遠的中立國瑞士”的意味了。
走了大概半個多小時,就走到了外灘;外灘還是一如既往人山人海!
從外灘拍南京路步行街,角度一絕:會顯得南京路步街上密密麻麻的人頭;
最終,我走上了外灘——人比較多,但遠沒有所謂的“聞到汗臭味”的程度,哈哈哈,大家都能保持禮貌的社交距離。
不過,我突然發現:外灘怎么多了很多手持IPAD幫游客拍照的個體野生攝影師?
他們拿著一個補光燈+一臺專業相機,四處攬客,一張照片的價格是30元左右,價格似乎還算比較親民的,不過應該是不符合管理規定的,但擋不住有大量實際需求!而且,這種服務往往靈活機動、可以跟隨游客的需求變換拍攝點。
勇闖上海外灘,人多到“聞臭汗”?
簡單介紹一下外灘的一些歷史建筑。
外灘1號:亞細亞大樓。
建造于1906年,巴洛克風格建筑,曾為殼牌公司總部,被譽為“外灘第一樓”,現為高端商業綜合體,包括中國太??偛吭诖髽莾取?/p>
外灘2號:東風飯店。
這里曾經是上海最豪華的俱樂部——上??倳?861年由在滬英僑創設上??倳?,1864年建樓,1910年重建,也被稱之為“東洋倫敦”。
曾為日軍海軍武官府,解放后改建為國際海員俱樂部。1971年改為東風飯店,現為希爾頓集團旗下華爾道夫酒店。
外灘3號:有利大樓。
有利大樓原本名叫聯合大樓(Union Buliding 1860年),因為1936年有利銀行上海分行入駐、故稱“有利大樓”,后來一度成為上海市民用建筑設計院,如今,意大利喬治阿瑪尼、依云、多家高檔餐廳進入,而成為商業綜合體。
外灘5號:日清大樓(Nishin Navigation Building)
將日本近代西洋建筑與古典建筑風格相結合的“日猶式”。于1925年由日本清汽船株會社與猶太人合資建造。曾經由海運局使用,后來華夏銀行上海分行入駐該樓,2006年改造成高級餐廳。
外灘6號:中國通商銀行大樓
曾經由海運局使用,后來華夏銀行上海分行入駐該樓,2006年改造成高級餐廳。
外灘7號:大北電報公司大樓。
建造于1908年,是旗昌洋行的產業。最早為大北電報公司大樓,后為中國通商銀行及長江航運公司所用?,F該樓為泰國盤谷銀行上海分行和泰國駐滬領事館。
外灘9號:招商局大樓
建造于1901年,是中國自己經營的第一家新式輪船企業——招商局在此創辦。1887年,由李鴻章籌建中國第一家新式輪船運輸公司即輪船招商局,以220萬兩白銀購入外灘9號地塊,后來由英商通和洋行進行設計。
1846年美國資本企業旗昌洋行將總部遷至此地。1877年,賣給中國輪船招商局。1901年,輪船招商局重建該樓。
外灘12號:現在是浦東發展銀行大樓。
建造于1923年,原來是匯豐銀行上海分行。門口的銅獅真身已經放入上海歷史博物館。
外灘13號:海關大樓。也就是大家看到的鐘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