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夏初的山野間
龍川的空氣里總浮著一層淡淡的豆香
走進村落
隨處可見竹竿上垂掛著金黃的腐竹簾
仿佛一串串浸透了陽光的玉帶
這道傳承了上百年的美味
既是客家人餐桌上的家常
也是刻在游子心頭的鄉(xiāng)愁
要制成正宗龍川腐竹,必須從源頭的黃豆開始精心挑選。金黃的豆粒在脫殼機里沙沙作響,過濾后的豆?jié){注入柴火灶上的鐵鍋,咕嘟咕嘟地吐著熱氣。當表層凝成半透明的"豆衣"時,老師傅用竹刀輕巧地挑起豆?jié){表面凝結的柔軟“豆衣”,一抖一繞間,乳白的薄膜就成了掛在竹竿上的一彎新月。晾曬場里,成排的腐竹隨風輕蕩,在陽光下漸漸收盡水分,直到透出溫潤的琥珀光澤——這是時光與手藝共同雕琢的印記。
客家人常說,腐竹是“借了山水的靈氣”。傳統(tǒng)柴火讓熬煮時的溫度更均勻,賦予腐竹獨特的煙熏味;山間的清風與陽光則為其注入清爽的質感。無論是涼拌時的脆嫩,燉煮后的柔韌,還是火鍋里吸飽湯汁的鮮美,每一口都是山野自然的饋贈。
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許多人家都守著這門手藝。庭院里支起的竹架、墻角堆放的柴垛、灶臺邊掛著的竹編簸箕……人們用雙手將黃豆變成寓意“富足”的金條。
而用黑豆制作成的腐竹,口味更加獨特,營養(yǎng)價值也更高。黑豆腐竹,通體光滑,質地透亮,純凈無雜色。食之爽口嫩滑,擁有黑豆獨特香味。
而今,這份傳統(tǒng)滋味正與現代生產方式相融。標準化廠房里延續(xù)著古法匠心,從選豆到晾曬的每道工序依然滿含溫度,讓更多人能嘗到這口質樸的豆香。
五月的龍川
山間新綠初染
不妨循著豆香
去作坊里看師傅們
如何將一瓢豆?jié){“點化”成千萬縷金絲
臨走時帶上一包腐竹
讓這份山泉與柴火淬煉的味道
伴你在假日里細品慢嘗
來源:龍川發(fā)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