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期間,榮昌鹵鵝憑借日均超八萬只的產量、線下銷量同比446%的暴漲,成為現象級美食頂流。當人們聚焦榮昌與汕頭的“鵝城對話”時,有一段跨越百年的遷徙史值得被銘記——300多年前,梅州客家人將潮汕鹵鵝技藝帶到榮昌,歷經300年的歷史傳承,終讓這道嶺南美味在川渝大地開枝散葉,成就今日產業輝煌。
清朝初期“湖廣填四川”的浪潮中,梅州客家人背井離鄉,將潮汕地區的鹵鵝手藝裝入行囊。他們以榮昌為落腳點,結合川渝飲食偏好,對鹵制工藝進行改良:
原料創新:選用5-6斤白鵝替代潮汕老鵝,肉質更細嫩,契合川人對“鮮爽”口感的追求;
配方融合:在傳統潮汕鹵料中加入白芷、山奈等川渝香料,形成“辛香不燥、回味甘醇”的獨特風味;
文化扎根:將客家“崇文重商”精神注入產業,從街頭小攤到規?;a,百年間從未間斷對品質的堅守。
如今,榮昌鹵鵝300余家門店中,超60%由客家后裔經營,非遺傳承人藍華安家族五代從廚,正是這段遷徙史的鮮活注腳。
從“異鄉味道”到“百億產業”:梅州基因的持續賦能。
梅州客家人不僅是技藝的攜帶者,更是產業升級的推動者:
供應鏈紐帶:榮昌鹵鵝10%的鵝只原料來自廣東,其中梅州等地的白鵝養殖基地通過冷鏈直供榮昌,形成“嶺南養殖+川渝加工”的跨區域協作模式;
文化破圈密碼:客家文化中的“圍屋聚餐”習俗,與鹵鵝“宴客必備”屬性深度綁定,榮昌鹵鵝節、客家美食文化周等活動,均以客家元素為內核打造;
創新啟示:汕頭獅頭鵝產業協會會長林劍冰感慨:“榮昌鹵鵝的網紅IP打法,實則是客家‘敢為人先’精神的當代演繹?!?/p>
當榮昌與汕頭以“產業協同”開啟新篇,梅州作為鹵鵝技藝的“基因庫”,能不能迎來文旅融合新機遇?
如:開發“梅州-榮昌鹵鵝遷徙之路”主題旅游線,串聯梅州客家家訓館、榮昌鹵鵝非遺工坊,講述“一只鵝的百年遷徙故事”;邀請榮昌、汕頭等地從業者挖掘相關鵝民俗。
共建跨區域產業聯盟,聯合榮昌、汕頭成立“客家鹵鵝產業共同體”
從梅州丘陵到榮昌河谷,鹵鵝的遷徙史,是客家人“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精神的縮影。如今,榮昌鹵鵝的爆火,既是對先民智慧的致敬,更是對當代客家文化創新力的印證。不知梅州能不能以“鹵鵝”為媒,讓百年客韻在新時代煥發新光彩——畢竟,每一只鹵鵝的鮮香里,都藏著客家人走南闖北的勇氣,和對故土難舍的鄉愁。
梅州文旅,可以接住這只“會飛的鵝”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