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事!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返回地球了,返回東風著陸場了,這意味著整個任務周期基本結束了。
這里也先為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說一聲辛苦了,也期待神舟二十號航天員乘組,能夠再次創造中國空間站成就的新高,實現中國航天技術上的再次突破。
然而,這看上去對中國來說是非常簡單的事情,但站在全球范圍上來講,不少人應該也看到了,世界上具備載人飛船實力的國家是屈指可數,僅僅只有中俄美三個國家具備,這也說明了載人飛行任務的確不容易。
而在返回的過程之中,中國也是一次又一次的向世界宣布,中國航天技術的強大。
而在部分階段所使用的技術,完全是具有顛覆性的,并且將實現中國未來航天領域的再次突破,是什么呢?下面就一步一步看看。
神舟十九號航天員返回
的確,中國載人航天進入到了常態化的模式,并且從地球進入中國空間站,然后從空間站返回地球等等,都是常態化的事情,而從整體上的情況來講,其實在載人飛船任務過程之中,最為關鍵性的還是在返回過程之上,相對前往國際空間站的過程之中,難度個人看來,還是大很多。
當然,這里強調一下,是針對的區間不一樣,這不是說去就不難了,要是很簡單,那世界實施飛行任務的國家是多不勝數了,然而這并不是。
而針對返回我認為比較難,主要是因為需要經歷的過程之中,真的是存在很多人不敢想象的過程,包括這一次的神舟十九號航天員乘組返回,同樣是經歷了這樣的過程。
在神舟十九號乘組返回的過程之中,需要經歷
- 分離撤離:人上“神舟”飛船,與空間站組合體分離;
- 制動離軌:飛船通過調姿、制動、減速,從原飛行軌道進入返回軌道;
- 慣性滑行:等待再入時機,飛船推進艙和返回艙分離;
- 再入大氣層:返回艙穿越黑障、經歷考驗;
- 著陸:開傘、反推、落地。
這5個階段是完全無法避開的,而在再入大氣層的這個階段,是最為驚險的,返回艙進入大氣層后,其底部溫度將高達近3000攝氏度,艙內出現震動噪聲過載現象等問題。所以,這一個區間是在神舟飛船返回過程之中,最為驚險的。
當然,此前在飛船穿過黑障區的時候,還有一個失聯過程,這是非常驚險的,因為不知道具體的情況,但是我國已經實現了黑障區的技術突破,依靠雷達和光學設備進行跟蹤測量,實現了其跟蹤,這一項技術在全球范圍之中,是首創。
所以,這技術的突破是值得驕傲的,不過,除了這一項技術突破之外, 我國還有一項突破出現。
中國獨創材料硬抗3000度高溫,可用航天飛機上
的確,上面也給大家說了,其神舟飛船的返回,經受高溫烘烤,這一點也是載人飛船返回的關鍵,而世界上要完成載人飛船任務,其隔熱做不到,那基本就是把航天員放在大火上烘烤。
然而,面對3000度高溫,要是沒有技術含量,那肯定也就無法承受了,而對于我國這一項技術來說,也是獨創的技術,并且在全球也是僅此一份。
當然,我國能夠創造出這樣的成就,肯定也是不容易的,因為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國為神舟研制的防熱材料有100多種,而在進一步技術融合之下,才把材料的性能提到極致.
如今大家看到的神舟飛船在返回過程之中,變成熊熊火球,能夠確保我國航天員的安全,就是這樣來的。
當然,大家防熱大底上面,有明顯蜂窩狀的防熱材料,采取的這種構造,也是為了進一步降低其熱聚集,通過燃燒這種防熱材料來帶走熱量,從而保證航天員的安全所以,這個蜂窩結構也是極其關鍵的點。
同時,在它突破之后,為我們后續防熱材料的研制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礎,所以后來像嫦娥,包括像火星,我們研制進程就加快了,是因為是有神舟打得很好的基礎。
所以,隔熱的問題在所有任務之中都非常關鍵,包括未來載人登月,載人登火任務上,都是關鍵性的環節,這就是中國獨創材料硬抗3000度高溫帶來的效果。
當然,其實大家站在全球范圍來看就知道,其實美國如今也有這方面的防熱材料問題,那就是來自美國重返月球過程之中的獵戶座飛船,在首次飛行之后,其獵戶座飛船遭遇了隔熱材料的問題,其表面出現了意外脫離,這就是因為無法抗住高溫。
所以,在后續的方案之中,美國宣布采取再入方案的改變,來看看能否減少巨熱的問題,這還沒有完全實施,到底可行不可行,這個也不知道,但從情況上來看,美國可能在2號任務上直接采取方案的改變。
這對繞月飛行的美國宇航員來說,又是一次考驗,因為美國沒有說要進行無人測試,要是這樣的話,那只有2號任務飛行的時候,直接采取措施,所以,這對宇航員來說,也是一次考驗。
不過,話說回來,這是美國的計劃,大家也干涉不了,反正美國從波音星際客機飛船事件上都可以看到,并沒有以宇航員安全為中心,真的要是硬做,那也不驚訝。這里說了一個小插曲,大家看看就行。
回到這一次的問題上,這隔熱材料的突破,也會推動了我國更強的空天飛機研究。
的確,空天飛機走可重復,隔熱材料很重要
對于空天飛機來說,世界也在不斷進行突破,當然也只有中美之間的較量,而對于這樣的空天飛機,要時常在大氣層之中穿梭,那必然隔熱材料極其重要,而且走得是可重復路線,這必然要求更高。
那么,中國空天飛機要走的更遠,走的更久,這隔熱材料的運用肯定也會走上一個新階梯,當然,我國也進行了一些時間的測試了,只是說對未來的提升,在隔熱材料上,可能突破性更強,可能找到更好的替代品,所以,這是值得驕傲的事情。
不得不說,西方曾經對中國的封鎖完全失敗了,中國能夠在航天成為一枝獨秀,其實就是靠的自力更生,并且掌握了核心技術,以至于其他國家想追趕都難,這一點的確不容易,也期待未來的中國航天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