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怒江水電站的建設與否,社會上的爭論已經持續了30多年。每隔一段時間,媒體上就會出現怒江水電站開發的報道。
與此同時,反對的聲音也從來沒有斷絕過。相比于長江中下游地區,怒江的水量規模在建成水電站以后,要遠遠大于現在的三峽大壩。
不過,截止到目前,我國境內的所有大河中,怒江是唯一一條沒有建設水電站的大河。
很多人一直想不通,為什么不進行建設,反對的聲音和觀點究竟是什么?要了解這些,就得深入怒江,去了解這條大河背后的詳細情況。
水電站通過審查
時間回到2002年11月,云南省組織相關專家對在怒江上建造水電站進行了審查評估,并且形成了一致通過的審查意見。
當時計劃建設的水電站為怒江六庫水電站,具體位置是在怒江中游河段。
由于受到地形地質條件的限制,當地不適合修建大型水電站,不過可以修建河床式中型電站。
按照當時的規劃,整座水電站的工期為44個月,投資額度在7.6億元左右。
水電站建成以后,在當時主要用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也有利于所在地怒江州產業結構調整。
雖然云南方面有所規劃,但是水電站的建設很快就沒了下文。到了2004年左右,規劃正式胎死腹中。
發電量比三峽多,投資卻很少
除了云南省方面的規劃,國家層面的水電站建設在彼時也正進行論證。
怒江中下游的河段長度在742km左右,由于地形的影響,河段的落差達到了驚人的1578米,水能資源相當豐富。
按照當時的規劃,整個怒江要打造兩庫13級的水電站,如果建造完成,比三峽大壩的1820萬千瓦的規模還要大。
彼時,三峽的年發電量為846.8億千瓦時,怒江水電站建成以后,規模將是前者的1.215倍。
發電量大,另一方面投資額度卻很少,預算的規模為896.46億元。正因為如此,從水電站的建設角度去看,這是相當不錯的。
值得一提的是,還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國家有關方面對于怒江水電站的開發就已經做了一些準備工作。
80年代,國家對全國的能源進行了普查,1989年的時候,怒江流域的水電開發也在普查范圍之內,當時就已經在規劃梯級水電站的建設了。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早有規劃,為什么始終推進不下去呢?
地震風險高,不應建設大型水電站
現在很多網友認為反對者主要是環保人士,但實際上,民間環保組織的反對聲音其實并不大。
圍繞水電站是否建設,真正的分歧還是在專家內部,尤其是參與評估的專業人士,他們的意見并不統一。
比如在2011年2月份的時候,地質界的4位專業學者就以聯名信的方式給國務院領導寫信,提出在怒江修筑多個大壩,做法風險太大。
怒江流經區域正好處在喜馬拉雅板塊邊緣,所以這里的地質條件存在很大的不穩定性。
在流域范圍內,有一系列規模很大的區域深斷裂帶,這些斷裂帶地震活動頻繁,如果要修建水電站水壩,是需要盡力避開的地方。
1976年,怒江流域就發生過里氏7.3級的龍陵地震。從地質的角度去看,斷裂帶所處的區域,地震活動和斷層的關系相當密切。
反對在怒江建造水電站的專家認為,怒江上的斷裂處于活躍狀態,而且不是現在才最新發現的,在地質學界,這是共識。
業內人士指出,從地球第四紀以來,整個怒江地區火山噴發區域地熱現象異常,再加上頻繁的地震活動,都能說明這一地區的斷裂帶到現在還處在激烈的活動之中。
整個怒江斷裂,再加上瀾滄江、金沙江、紅河斷裂,共同構成了更大規模的斷裂系。
我國西南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近代以來的7級以上的大地震,都是被這些斷裂帶所控制著。
以上是一些地質專家的反對意見,而對于一些支持建造水電站的專家來說,他們認為上述的觀點并不充分。
比如在2011年的時候,中科院院士,同樣也是水庫大壩抗震專家的陳厚群就表示,水庫的抗震安全在概念上應該和抗震以及抗斷裂帶區分開來。
陳厚群認為,大壩可以做到抗震,但是要做到抗斷裂帶是相當困難的,或者說現在的建造技術根本就做不到抗斷裂帶。
從這個角度來看的話,認為斷裂帶風險,對大壩和水電站有影響,實際上是混淆了概念。
簡單來說,就是所有水電站的建設,不管建在什么區域位置,都會做到抗震安全。至于斷裂帶的風險是盡量規避,但從人為的角度來看,實際控制不了。
因為斷裂帶深入地下,可以影響地面上的人類活動,人類卻難以深入地下去改變斷裂帶的活動。
按照這種情況,對于存在斷裂的區域,關鍵要看斷裂帶是否活躍,而不是去考慮完全避開斷裂帶。
斷層是否在活動?
關于這一點,業內人士多年來其實也一直在爭論。
水電部門在選址的時候也在進行判定,持有不同觀點的專家爭議的聲音也很大。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認為,我國在西南地區進行水電開發,地震風險是不能夠完全避免的,只是風險有大有小。
整體上來看,云南東部地區的地震風險較小,中西部地區的風險則較大。按照一些研究員此前的調查研究,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風險最大的其實是金沙江。
相比之下,怒江和瀾滄江的地震風險則相對較小。
具體來看,根據怒江流域6個水電站的資料,只有1個位于怒江南邊的水電站具有斷裂活動的相關數據。
換言之,已有的水壩都避開了怒江斷裂帶,即便是在一些斷裂帶上,也沒有6級以上地震的記錄。
有的水電站所在的區域歷史上有過地震記錄,但是這些區域完全不在斷裂帶上。
因此,在支持的專家看來,盡量避開斷裂帶,避開地震活動的區域,就能規避風險。
但是,反對的觀點認為,哪怕只存在一個斷裂帶,就能證明怒江流域存在斷裂,風險因素就不能夠避免。
尤其是這些斷層是否處在活動期,依照目前的技術手段,實際上也不能夠確切得出結論。
正是由于分歧相當嚴重,究竟是見還是不見,多年來并沒有形成任何統一的意見。
另外一種觀點隨之就出現了,既然雙方的意見都認為大壩不能建在活動斷層上,能否避開活動斷層,找到斷層之間的安全區域呢?
安全區域是否存在
所謂的安全區域,又可以稱之為安全島,也就是避開地底的活動斷層,在斷裂帶之間尋找安全的區域。
支持采取這種方案的專家認為,如果能夠探明相關的空間區域,避開活動斷層一定的距離,就可以避開地震發生時對地面建筑的直接破壞。
比如在汶川地震的時候,彭州市的白鹿小學正好位于斷層之上,所以地面上的房屋損毀嚴重。
不過,小學內的另外兩棟教學樓由于稍微避開了斷層,所以在地震中并沒有發生倒塌,只是發生了輕微開裂。
不光在國內,1995年的日本阪神大地震中以及1999年的土耳其地震中都有類似的情況。
所以在支持者看來,只要把活動斷層的位置找到,然后避開這些區域,就能夠保證水壩的安全。
反對者認為,在怒江流域的斷裂帶,彼此之間的間距太小,也就導致所謂的安全島區域很小。
這樣一來,在地面上建設水壩就無法避開斷裂帶,而且施加的巨大壓力還會對地底帶來很大影響。
換句話說,如果在怒江流域建造大型水壩,其產生的風險只會累積而不會減少。
圍繞上述領域的諸多情況,地質領域的專家多年來一直在爭論交鋒,而且除了地震風險外,怒江流域還存在泥石流的風險。
怒江流域的地質環境很脆弱
怒江流域不但落差大,兩岸的山坡更是相當陡峭。怒江流域中段的最窄處只有21km,江面到分水嶺落差大于3000米。
整個怒江流域兩岸分布著云母片巖板巖層,其中的巖石強度很低,極易破碎風化。
尤其是經過雨水浸泡后,還會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每年的暴雨季節,整個怒江流域降水量較大,泥石流以及巨大地質災害風險隱患大。
在一些地震專家看來,由于整體上的地質環境脆弱,即便大壩所在的區域不存在斷裂帶,但是也有可能會發生6級左右的地震。
哪怕是不發生地震,日常下雨也可能會引發崩塌滑坡,如果疊加地震隱患,這種滑坡的可能性就會更大。
換句話說,一旦真的發生大規模的泥石流,大壩整體能否抵抗得?。磕芊駪獙δ嗍鞯臎_擊威脅?
正因為爭議聲音很大,所以在怒江上的水電開發建設一直很慎重,環保部原副部長也曾表示,對于怒江水電開發不能操之過急。
不過很多人并不知道,雖然怒江主干至今沒有開發水電項目,但是怒江的支流早就開發出了一系列小水電站項目。
小水電站90座
截止到2016年,怒江66條支流上,已經建成和等待建設的小水電站至少有90座。
龐大規模的背后說明很多水電項目開發時間很早。
實際上,還在2008年,在怒江支流水電的所有開發項目中,各個企業投資的額度就超過了60億元。
從這一點就能說明,反對者的聲音雖然一直有,但其實并不大,并不能改變水電企業在當地進行的各種開發。
而且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些小型的水電項目相當于是在為未來的大型水電積累經驗。
即便發生地震或者是其他地質災害,由于水電站的規模不大,其帶來的風險也不會太大。
所以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圍繞怒江是否開發大型的水電項目,整體上的態度應該還是會比較慎重。
結語
除了地質風險以外,在怒江流域開發大型的水電項目,還要考慮當地的自然環境等一系列因素。
怒江流域人煙稀少,大多數地段地形險峻,根本沒有修筑公路,峽谷的生態環境保持著原始風貌。
一旦修建大型的水電項目,大壩會對原來的水體構成破壞,輸電線路也會摧壞這一地區的原始自然風貌。
從當地民眾的角度來看,絕大多數居民生活在峽谷底部的平壩區域,如果建設大型的水電站,數十萬的居民就得移民。
將他們安置在哪些地方?移民之后會不會發生返貧問題?多年來,圍繞這一點也一直在爭論。
而且還有一點,即便在怒江上建成了大型水電站,當地的老百姓卻用不上這些電,因為這些電力都要進入主電網。
如果單獨拉一條線來滿足當地人的用電,由于怒江流域地形相當復雜嚴峻,修建成本以及電費費用又會高出很多,根本就是得不償失。
正因為上述情況,再加上原本就存在的地質風險,所以大型水電的開發一直是慎之又慎。
參考資料:
《怒江水電再交鋒:從生態到地質的延伸》 第一財經日報 2011 年4月6日
《怒江水電復活背后推手》 華夏時報 2016年5月10日
《怒江水電站為何應緩建》 北極星水力發電網 2016年8月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