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啟先生是香港最早一代四大家族之一何福堂家族的第二代。何福堂先生19世紀初在新加坡做牧師,香港開埠后搬到香港做房地產投資,是最早一批吃到香港紅利的人。19世紀末他們家的財富,大概相當于港府收入的1/5,可以用“富可敵國”來形容。何福堂的第二個女兒叫何妙齡,嫁給了晚清和民國著名的外交家伍廷芳,跟李鴻章、孔祥熙、老羅斯福和愛迪生都是非常親密的朋友。何啟是何妙齡的弟弟,中學起被送到英國讀書,在英國拿到了醫生和律師的雙學位,他也是華人第一個專業的內科醫生。他在倫敦認識了Alice Walkden小姐,她有一個很好聽的中文名字叫雅麗氏。兩人陷入愛河后,雅麗氏小姐不顧阻撓,跟他去香港生活。一個英國上層社會的小姐愿意跟一個華人去香港,這在當時也是十分轟動的事件。但很不幸的是,雅麗氏小姐到香港后一年患上傷寒,之后就去世了。何啟悲痛欲絕,創辦了雅麗氏利濟醫院,資助醫學界來戰勝奪走他愛妻的病魔。這家醫院到現在還在香港有延續。
何啟先生身為華人,又受過英國高等教育,當他回到香港后面對英國人以不公平的態度對待華人,決心挺身而出,為香港華人權益地位奮斗。他后來當選為議員,憑借自己的專業知識為香港公共衛生管理作出貢獻,也在這個過程中增進了英人和華人的相互信任。他在1912年被港英政府授予爵士稱號,這也是第一個獲授爵士的華人。
當時晚清政局風起云涌,香港成為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一個窗口。像孫中山先生1887年就曾在香港華人西醫書院上課學習醫學,這所書院正是何啟先生出資籌辦的,可以說名分上,何啟先生是孫中山先生的老師。那何先生學習法律出身,關心政治,與孫中山先生也是一見如故,所以他也堅定地支持孫中山的革命理念。那我們知道,何啟先生的姐夫伍廷芳是李鴻章的密友,何啟本人又跟孫中山非常親密,可以說他們一家對當時晚清各派的核心人物與理念主張都非常熟悉,是最近距離的觀察者和參與者。而且,相對于不管是洋務派,還是維新派,抑或是革命派,何啟本人有一個他們都不能及的優勢,那就是他真的是港英政府的議員,而且還做得非常成功。他是對現代議會政治有親身體感的人,是躬身入局者,而不管是龔自珍魏源,還是康有為梁啟超,甚至孫中山本人,都沒有這樣的實踐經驗。這就是為什么何啟的變革方案是非常有落地可行性的一種。
因為伍廷芳跟清廷的密切關系,何啟先生跟不少大清重臣都有密切往來,甚至接觸到了李鴻章。所以從1890年代開始,何啟先生就一直撰寫政論文章,對當時各派觀點做出評論。這些政論文章最重要的共有7篇,最終匯集而成的,就是《新政真詮》這本小冊子。因為何啟先生習慣于用英文寫作,寫成之后,再請他的朋友胡禮垣先生譯成中文,所以我們今天看到《新政真詮》的作者是兩個人:何啟和胡禮垣。但這些文章背后的思路,主要是何啟先生提供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