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編輯|墨山看客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很長一段時間,中國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是非常落后的,用老話說就是“小米加步槍”,可就算裝備落后,解放軍還總能打勝仗。
之所以戰無不勝,離不開毛主席的英明領導,從紅軍開始,毛主席就要求戰士們“靈活機動”,毛主席口中的靈活機動是指,跟隨敵人的戰術改變自己的戰術。
圖片來源網絡
假設敵人全面進攻,那我們就往后撤,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這一戰術在1947年“保衛延安”時就曾使用過。
1947年蔣介石命胡宗南帶領25萬大軍進攻延安,彼時延安的兵力不止3萬,裝備武器上也無法與胡宗南集團相比,于是毛主席決定暫時撤出延安。
而在我黨撤離時,彭老總帶領西北野戰軍與胡宗南集團周旋,在武器落后的情況下,與胡宗南集團激戰7天7夜,胡宗南集團損失慘重。
要不是彭老總帶兵出動撤離,胡宗南還是占領不了延安,這場延安保衛戰就是運用“靈活機動”戰術,敵人損失慘重最后連毛主席的頭發都沒看到。
毛主席撤離延安
“反圍剿”斗爭時,紅軍武器裝備也不如國民黨軍,但在朱老總和毛主席的戰術下,紅軍利用地理優勢誘敵深入,游擊戰術消滅敵人。
毛主席指揮過四渡赤水堪稱軍事生涯的得意之筆,聽過四渡赤水的人應該都知道,這場戰役中,國民黨幾十萬大軍被毛主席耍得團團轉,每一次進攻都被毛主席化解。
更讓他們不解的是,在紅軍戰士迂回穿插的,還能有效地消滅國民黨軍,在這場靈活運動戰中,紅軍殲滅敵軍3萬余人,牢牢掌握戰場主動權,四渡赤水也是紅軍史上為數不多的以少勝多戰役。
四渡赤水
除了運動戰中殲滅敵人外,紅軍還有一個戰術名叫“打圈子”,這一戰術其實的消耗戰差不多。
資料記載,“打圈子”戰術就是誘敵深入,讓他們熟悉周邊的地形和路線,但真實目的是在這期間了解敵人的弱點,然后等敵人疲憊時狠狠地打。
毛主席將“打圈子”戰術分為四個部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紅軍戰士就是利用這幾項戰術取得戰爭勝利。
抗戰時期,毛主席又解鎖了一個戰術,這個戰術就是游擊戰,當時八路軍和紅四軍局勢緊張,雖然國共第二次合作開啟,但野心龐大的蔣介石還是時不時地挑起事端。
再加上日軍當時實力強大,八路軍和新四軍想要在戰場上取得勝利不是一件容易得事,于是毛主席決定讓八路軍優勢力量阻擊日軍。
1937年平型關戰役是抗日戰爭以來首次大捷,這場戰役有利用的伏擊戰和游擊戰,八路軍充分利用地理優勢對日軍進行阻擊,平型關大捷不僅振奮人心也打敗了日軍“戰無不勝”的神話。
八路軍伏擊戰
而在之后的戰役中,日本也“學精了”,八路軍在與日交戰時,日軍不斷派軍隊支援,于是八路軍再次誕生了一項戰術“翻邊戰術”。
這項戰術就是敵人出動,八路軍就去打日軍的“老巢”,畢竟大批量支援,日軍根據地實力肯定薄弱,1943年羅榮桓就曾帶領八路軍進攻日軍根據地并取得勝利。
此外抗戰期間還有一項戰術地道戰,地道戰有一個代名詞“無時不戰、無處不戰”,地道戰主要講的就是軍民合作。
八路軍在百姓家中挖地道,這些地道是連接的,方便支援和撤離,同時也能擾亂日軍,地道戰在平原作戰時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地道戰
據資料顯示,抗戰期間,八路軍和百姓共參與12.5萬次戰斗,殲滅日偽軍171萬人,其中日軍50余萬人,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離不開中央領導和毛主席的領導。
解放戰爭中,我軍戰術隨著局勢轉變又變了,解放戰爭主要圍著四個階段打,抗日戰爭是三個階段,解放戰爭的四個階段是“戰略防御、戰略反攻、戰略決戰、戰略追殲”。
由于戰爭初期,解放軍武器和人數比較落后,不得不戰略防御,在運動戰中殲滅敵人,經過1年多的防御,國民黨軍早已精疲力盡,沒有足夠的耐心與解放軍交戰,這時毛主席改變戰術開始反攻。
解放戰爭
1948年遼沈戰役打響,70萬解放軍對戰55萬國民黨軍,這場戰役不單單是圍殲戰,還有阻擊戰,毛主席早早就命部隊對可能支援的錦州軍隊進行阻擊。
不出所料,戰爭打響后,塔山等地區的國民黨軍都出兵支援錦州,但都被解放軍阻擊,不出所料遼沈戰役取得勝利,這場戰役后,解放軍總兵力來到了300萬,國民黨軍由原來的400萬下降到290萬。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最難打的,敵人不僅在人數上勝過解放軍,武器還是美式,但毛主席采用“各個擊破,逐個圍殲”戰術將敵人幾十萬大軍分散殲滅,最終取得淮海戰役勝利。
這場戰役國民黨精銳部隊幾乎全軍覆沒,在之后的幾場戰役中,解放軍更是勢如破竹推翻了國民黨蔣介石的統治。
淮海戰役粟裕在前線
抗美援朝戰爭時,志愿軍運用的戰術基本上都是“反圍剿”斗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戰術,迂回穿插、圍殲等戰術。
而在1947年毛主席就制定了十大軍事原則,這十大原則也是解放軍戰無不勝的“秘密”:
一、分散敵人,逐個殲滅,二、先打小城市再打大城市,三、以殲滅敵人為目標,不在乎短暫丟失的城市,四、以絕對的優勢兵力包圍敵人,力求全殲,五、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六、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殲滅敵人,七、力求在運動中殲滅敵人,八、在攻城問題上,率先奪取敵人防御薄弱的城市,九、以俘虜敵人的物資和武器補充我軍的物資、十、利用兩場戰役之際休整和整訓部隊。
毛主席延安講話
以上十項就是毛主席制定的十大原則,但毛主席還補充道,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中國多場戰役都是銘記毛主席這十點軍事原則才戰無不勝,雖然現代化戰爭中,老式的戰術可能用不上,但毛主席的軍事思想以及戰略戰術永遠不過時,毛主席的戰術仍是現在乃至未來取勝的關鍵。
參考資料:中國火箭軍、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