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地處粵北山區。為幫更多粵北山區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通過縣中托管、建立教育聯合體等方式,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更多優質教育資源送至粵北山區。
廣外與廣東韶關乳源結對后,了解到當地教學力量不強,很多學校迫切需要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如何為當地教育“把脈問診”,促進乳源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呢?
在當地政府支持下,廣外發揮集團化辦學的優勢,托管乳源民族實驗學校。廣外選派3人組建校長管理團隊,他們從學校管理、學科教學、學生關愛工作等方面開展改革,努力打造校地合作樣板校。廣外還不定期組織集團成員校經驗豐富的教師團隊,前往該校進行幫扶。去年10月,廣外教育集團組織了17名專家教師、管理干部,到廣外乳源實驗學校送課、評課、督導。
“起初,學校教學水平較低,讓我們壓力很大。”李艷平原以為,廣外乳源實驗學校語數外等科目可能相對薄弱。但出乎她意料的是,體育科目是學校最弱的。每到大課間,她發現很多學生會找理由,待在教室里,“不愿出去活動”。
為強化五育并舉,在校內營造良好的運動氛圍,提升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廣外乳源實驗學校動員全體師生參與大課間評比活動。在班主任、體育教師的積極帶動下,越來越多學生主動參與大課間活動。他們練習廣播體操、跑操等項目,還參與特色體育活動。
經過比拼,廣外乳源實驗學校脫穎而出,代表乳源與韶關市內其他區域的學校進一步切磋較量。學校在體育大課間比賽中榮獲市“一等獎”,在體育教育領域實現了新突破。
廣外還帶來了先進的教研理念、教學方式,助力廣外乳源實驗學校培育優勢科目。此前,廣外乳源實驗學校各備課組很少開展協同教研、大單元教學。在幫扶團隊推動下,廣外乳源實驗學校開設了大教研組,每兩周組織一次教學研討會。教師們根據教學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集思廣益,努力優化課堂教學設計。
英語是“廣外系”學校的優勢科目,但原乳源民族實驗學校部分教師教學理念傳統。以往英語教師張雪英習慣性采用視聽方式,開展英語聽力教學。她在備課時,總會尋找很多視頻素材。
“實際上,學生們看視頻和聽音頻區別很大,聽音頻更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李艷平的話讓張雪英茅塞頓開。現在,張雪英在聽力教學中更多使用音頻,對于學生聽不懂的地方,她耐心地引導學生一遍遍“磨耳朵”。
此外,廣外的大學生也走進乳源,面向當地中小學生開展個性化學習指導。他們還通過線上義教活動、外語知識輔導等形式,惠及當地更多中小學生。
廣外聚焦縣域教育所需,努力發揮多語種辦學優勢,不斷提高乳源外語教育教學水平。3年來,廣外英語語言文化學院等10多個院系,與乳源超過10所中小學校建立了緊密合作關系。學校外語專家團隊連續3年前往乳源中小學,開展外語學科師資培訓等,當地超過2000名中小學師生受益。(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通訊員 蔣穎妍 記者 劉盾)
作者:蔣穎妍 劉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