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一直作為勤勞的代名詞,人類也一直在人工飼養蜜蜂來幫助我們工作,但最近幾年,全世界的蜜蜂好像打通了什么共同暗號,開始集體出逃,一去不返。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表明,近10年非養殖的蜜蜂神秘失蹤,全球約30%的蜜蜂無故不見,且勢頭不減。
這些蜜蜂都去了哪里?如果真的有一天蜜蜂完全從這個世界上消失,又會對人類造成何等的影響?
小蜜蜂,大使命!沒有它,蘋果草莓全沒戲?
蜜蜂是自然界無可替代的“授粉高手”。數據顯示,全球近4分之一的植物,依賴蜜蜂授粉繁殖。沒有蜜蜂,許多日常食品將難以維持生產。
依賴蜜蜂授粉的作物,產值每年可達數千億美元。蜜蜂消失不僅是生態災難,更是農業和經濟的沉重打擊。
失去了蜜蜂授粉,很多作物不能開花結果,人類的飲食結構就將大幅退化,糧食供給會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全球范圍內的饑荒風險隨之飆升,經濟和社會穩定也會受到沖擊。
蜜蜂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授粉上,其直接經濟效益同樣不可忽視。蜂蜜、蜂蠟、蜂膠之類的產品,在食品、化妝品、醫藥等諸多領域被廣泛運用,為全球經濟帶來了頗為可觀的收益。
例如,蜂蜜不僅是餐桌上的甜品原料,還被用作藥物中的天然抗菌劑;蜂蠟則是化妝品中的天然成分之一。
作為生態系統中的“橋梁”,蜜蜂在維持植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們促進植物繁殖,維系草原、森林和農田的生命力。
如果蜜蜂消失,其他依賴蜜蜂授粉的昆蟲和動物也會受到影響,植物種群逐漸衰退,整個生態鏈可能陷入不可逆的崩潰狀態。
蜜蜂全球建群聊?一場席卷世界的“蜂群失蹤案”
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一些外出采蜜的蜜蜂,開始不再返回。起初人們只是認為只是一些正常的損耗,但隨著“失蹤”的蜜蜂越來越多,大家開始逐漸意識到事情沒那么簡單。
2006年,弗羅里達養蜂人大衛有兩千群蜂遭受損失,偌大的蜂場只剩下30%的蜜蜂。
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美國超過35個州都出現了此類大規模蜂群走失事件。研究人員甚至還專門為這類現象取了一個名字:蜂群崩潰失調癥。
而蜜蜂好像是建了一個群聊一樣,自2006年起,全世界多地開始頻繁出現大規模的蜂群走失。
如德國,據相關研究和報道,在過去幾十年間,蜜蜂數量有較為明顯的下降趨勢,一些地區的蜂群損失率在 30%-40% 左右。
韓國,日本、印度和中國臺灣等地區,也曾有蜂群崩潰失調癥發生。據韓國養蜂振興院院長宋長權稱,2023 年 4 月,隸屬韓國養蜂協會農戶的約 153.7 萬個蜂箱中,有 94.4 萬個蜂箱的蜜蜂死亡,占總數的 61.4%。
按 1 個蜂箱有 1.5 萬 - 2 萬只蜜蜂計算,至少有 141 億只蜜蜂死亡。此前在 2022 年,韓國 4 千多家蜂農飼養的大約 78 億只蜜蜂集體消失,造成約 4 億元人民幣的經濟損失。
致命組合手,蜜蜂崩潰的“罪魁禍首”
關于這類神秘現象,目前有一些猜測來解釋,但究竟是何種原因還沒有定論。
1994年,中國臺灣生物學家李家維教授及其研究生徐錦源,經長期的觀察與研究,首次于蜜蜂腹部發現“超順磁鐵”。由此證實,蜜蜂憑借這種“超順磁鐵”的導引,依據地球磁場變化辨認方向。
如果地球磁場發生改變,蜜蜂的導航系統可能會受到干擾,使其難以準確找到蜂巢、蜜源等,進而影響其生存和繁衍。
地球磁場的改變可能會使蜜蜂迷失方向,無法正常歸巢或找到食物源,導致大量蜜蜂死亡或無法繁殖。
有研究表明,將蜜蜂關在黑盒子中,并用汽車送至三四千米外釋放,蜜蜂仍可以找回蜂巢,但如果在蜜蜂身上綁磁鐵,就會擾亂蜜蜂的判斷力。
從宏觀層面來看,如果地球磁場的變化,導致蜜蜂的生存和繁衍受到嚴重影響,那么蜜蜂的數量可能會逐漸減少,甚至在局部地區出現消失的現象。
舊金山州立大學的研究指出,一種寄生蟲——蚤蠅可能是導致這種蜂群離奇消失的重要原因。
蚤蠅侵入蜜蜂體內后,會干擾其生理時鐘與行為,致使蜜蜂迷失方向,飛離蜂巢,最終在有光亮的地方慢慢的等待死亡。
除此之外,美國陸軍艾奇伍德化學生物中心研究發現,感染昆蟲虹彩病毒與蜜蜂微孢子蟲的蜂群,更易出現蜂群崩潰失調癥。
這兩種病原體單獨作用時殺傷力有限,但結合后會對蜂群造成毀滅性打擊,導致高達100%的致死率。
蜂螨和蜜蜂病毒是蜜蜂健康的主要威脅之一。蜂螨為一種寄生蟲,其會吸食蜜蜂血液,且傳播多種致命病毒,像急性蜜蜂麻痹病毒便是其中之一。
這種雙重打擊直接削弱了蜜蜂免疫力,使整個蜂群逐漸崩潰。此外,現代交通便利讓病原體傳播更加迅速,為蜜蜂種群健康帶來了更大挑戰。
2009年,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位昆蟲學教授謝波德,在研究了大量蜂巢后,找到了最有可能造成蜂群崩潰失調癥的原因。
在美國農業部所提供的蜂巢里,發現了高濃度農藥殘留,還發現一種寄生于蜂巢、名為“東方蜂微粒子蟲”的微孢子蟲病病原體。
東方蜂微粒子蟲是一種由寄生真菌,引起的微孢子蟲病原體。它原本主要寄生在東方蜜蜂身上,但隨著全球化和跨國養蜂貿易的增加,這種寄生蟲也開始威脅西方蜜蜂。
這種寄生蟲通過蜜蜂的消化系統侵入體內,主要寄生在蜜蜂的中腸細胞里,破壞正常的營養吸收功能。受感染的蜜蜂會出現消瘦、體力下降的情況,嚴重時導致無法飛行或覓食。
當大量蜜蜂被感染時,蜂群的整體免疫力會下降,這不僅使它們更容易受到其他病原體的攻擊,也會導致蜂王產卵率下降,最終危及蜂群的繁殖能力。
東方蜂微粒子蟲的一個特別致命之處在于,它會在蜜蜂體內造成代謝紊亂,使蜜蜂無法充分利用能量。這導致蜜蜂在外出覓食時體力耗盡而死亡,或者直接無法返回蜂巢,表現出“蜂群衰竭”的典型癥狀。
滅絕倒計時:如何保護蜜蜂,避免生態災難?
蜜蜂的消失不僅僅是一個物種的滅絕,而是對整個生態圈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作為主要授粉者,蜜蜂的缺失,將直接導致農作物產量大減,許多依賴蜜蜂授粉的野生植物也難以繁衍。
無論蜜蜂是因為何種原因突然消失,我們人類都有責任和義務去守護我們的家園。
控制農藥特別是尼古丁類殺蟲劑的使用,是保護蜜蜂的首要措施。推廣有機農業,可以通過自然方式控制害蟲,從而減少對蜜蜂的致命威脅。
同時。在蜜蜂棲息地建立自然保護區,減少人類活動的干擾,為蜜蜂提供一個安全、穩定的生存環境。例如,通過種植多樣化的蜜源植物,為蜜蜂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同時保護野生蜜蜂種群免受威脅。
支持科學家對蜜蜂基因的研究,培育能抵抗疾病和適應環境變化的蜜蜂種群,可以增強蜜蜂的整體健康。
針對蜂螨等致命病害的專門研究,也能有效減少這些微生物對蜜蜂種群的威脅。
結語
保護蜜蜂,其實就是保護我們自己。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小事做起:少用化學農藥、種植蜜源植物、支持有機農業,用實際行動守護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
別小看一盆花、一棵樹,你的努力或許就是蜜蜂重返巢穴的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