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財富的半壁江山被銀發族掌握,似乎已經成為了全球趨勢。一家房地產公司的評估顯示,英國60歲以上人群坐擁全國自住房產總財富的56%。
做出該計算的Savills公司指出,75歲以上群體占比達23%,而35歲以下年輕人僅持有6%。數據顯示,60歲以上房主的房產凈資產高達2.89萬億英鎊。
但銀發族并非全無負債。Savills測算其未償還房貸總額為600億英鎊,相當于房產總值的2%。該公司表示,西南部和威爾士的老年房主比例顯著偏高,而倫敦則相對較低。
Savills住宅研究主管盧西恩·庫克(Lucian Cook)表示:
"過去十年間,債務對房產增值的影響逐漸減弱,越來越多的資產集中在老年房主和投資者手中。嬰兒潮一代在償清房貸后持續積累財富,X世代也在奮力追趕。反觀Y世代和Z世代,則難覓有利的置業階梯。"
庫克強調:"增加養老住房供給,并出臺激勵政策鼓勵大房換小房至關重要。這類措施既能釋放市場急需的家庭住房,也能盤活資產助力年輕世代購房升級。"
以下是英國各地區60歲以上人群房產凈資產估值(降序排列):
區域
房產凈資產估值(英鎊)
South East(東南英格蘭)
£6030 億
London(倫敦)
£4000 億
East of England(英格蘭東部)
£3540 億
South West(西南英格蘭)
£3260 億
North West(西北英格蘭)
£2340 億
West Midlands(西米德蘭茲)
£2120 億
Scotland(蘇格蘭)
£1860 億
East Midlands(東米德蘭茲)
£1780 億
Yorkshire and the Humber(約克郡和亨伯爾)
£1690 億
Wales(威爾士)
£1060 億
North East(東北英格蘭)
£640 億
Northern Ireland(北愛爾蘭)
£540 億
數據來源: Savills
而庫克提到的“大房換小房”,也的的確確成了有錢銀發族投資的趨勢: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選擇賣掉鄉間豪宅搬到倫敦等大都市。
每日電訊報:“63歲那年,我們為了更好的生活質量,放棄了康沃爾選擇倫敦”
伊麗莎白-伯爾曼和查理-伯爾曼,是一對住在康沃爾的老夫妻。24年前,兩人花125萬英鎊買下了占地14英畝的特拉維拉農場(Treverra Farm),就一直在那兒住到了現在。
陽光明媚時,女主人伊麗莎白會在際泳池的甲板上欣賞卡梅爾河河口的景色,或在清涼的果凍海中暢游。
狂風暴雨來襲時,她會蜷縮在壁爐旁,一邊喝著金湯力,一邊重讀達芙妮·杜穆里埃的經典康沃爾小說《牙買加客棧》。
與此同時,伯爾曼夫妻還在大宅子里經營民宿生意:康沃爾得天獨厚的景色再加上農場頗有情調的裝修,讓兩人的零花錢也賺得盆滿缽滿。畢竟,能在24年前就買下124萬英鎊房產的人,經濟實力自不待言。男主人查理從事金融科技行業,他也不想在鳥不拉屎的地方退休。
然而,就在本該安享晚年的63歲,夫妻倆決定賣掉這棟豪宅,搬回倫敦退休。
“我們逐漸意識到,生命周期被搞反了,”伊麗莎白在接受采訪時說。
從鄉間遷回市區的退休者,被英國媒體稱為“回旋鏢小分隊”(boomerang brigade):他們或曾住在市區,因為厭倦人潮而搬到了鄉下,又或者一直住在鄉下;但在經歷一系列思考和權衡后,決定舍棄寧靜,擁抱車水馬龍。
據2021年的人口普查統計,倫敦已經成了英格蘭和威爾士最受歡迎的退休養老地之一,僅次于位于肯特郡的米德威Medway:2011-2021年,遷到倫敦的65歲以上人口增加了15%。
與此同時,包括康沃爾在內的傳統養老勝地,則被越來越多的老人唾棄。2011-2021年間,康沃爾地區的65歲以上人口減少了9%。
“30-40歲時從倫敦搬到鄉下是個挺不錯的選擇,但再往后情況會發生改變,”房地產研究員羅賓-托馬斯說,“孩子們長大后會離開前往大城市,60歲左右的人會有更年老體弱的父母要照料。”
對伯爾曼夫妻來說,鄉下生活剛開始的時候還好,過著過著他們便逐漸意識到這里的生活方式并不適合自己。
“這個地方很美,但我不打高爾夫球,”伊麗莎白說,“我丈夫也不會騎馬打獵。我在曼徹斯特念的大學,我的兩個孩子也都在倫敦工作,我說到底還是個相當城市化的人。”
除此之外,鄉下醫療和交通不便,也讓不少退休者萌生了搬回城市的念頭。伊麗莎白表示,有一次兒子的腳受傷了,但根本沒有公交可搭乘,最后她開車把兒子送到距離最近的醫院,前后花了至少一小時。這要萬一有個緊急情況,根本等不起。
而且,小地方的生活品質,也只有空氣水土食材是優越的。大大小小的藝術展演唱會,有趣的高街小店,甚至好的理發師傅,以及隨地打車叫外賣...伊麗莎白表示,這些都只能回到倫敦才有。
“我希望住的離朋友和兒子近一些,”伊麗莎白說,“這樣他們心情糟糕的時候可以回家吃頓飯什么的。”
搬到倫敦的另一大優勢,還有歐洲之星。伊麗莎白表示,自己曾經在旅游業工作,都是幫別人組織旅程;退休后,她想要自我放飛地“走動走動”。
當然,伯爾曼夫婦并沒有“戀愛腦” —— 對于倫敦生活不那么美好的一面,他們也有客觀的看法。
“我發現現在的交通很糟糕,自從有了自行車道和新的限速措施后情況就更糟了,”伊麗莎白說,“你會變得更加忙碌,而且總是在消費,但我是個相當不安分的人,所以我可以忍受。”
《每日電訊報》了解到,夫妻倆這座農莊目前正在以750萬英鎊的價格掛牌出售。
不過,兩人還沒有決定具體要在倫敦哪個區域安家。伊麗莎白表示,他們想要體驗一下租房生活,各片區都住一住再做決定。
“這是我倆這輩子最后一次買房了,所以必須慎重,”伊麗莎白說。她認為理想的安居區域應該具備良好的公共交通、不錯的食品店、充沛的綠地、“最好有一家不錯的酒吧”。
與此同時,她認為一個優良的安居社區應該有大量全職工作者 —— 這是一個區域犯罪率低的指標。
至于鄉間生活最難舍棄的部分,除了自然環境,還有碩大的房子。伊麗莎白表示,雖然她和丈夫沒法再像過去那樣呼朋喚友叫一大幫人來家里吃飯了,但樹挪死人挪活,生活就是要有些變動才好。
如希望進一步了解有關英國的投資置業, 請添加海德國際房產專業顧問微信號 chris_hydeglobal 進行一對一專業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