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平臺上,有“網紅”質疑胖東來玉石的產品質量與暴利牟取。而后,河南許昌市場監管部門對胖東來開展日常檢查,得出“平均毛利率不超過20%”“鑒定證書有效”等結論。不少網友感慨,“胖東來沒辜負信任”“權威調查終還企業清白”。
企業接受輿論監督,天經地義。一段時間來,有理“挑刺”、有據質疑,揭開了一些“網紅企業”“頭部主播”偷逃稅款、虛假宣傳的遮羞布,大家拍手稱快。但有些“網紅”的監督批評,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博眼球、蹭流量的“碰瓷”。無根據的“亂噴”“濫黑”橫行網絡,不僅給合法經營的企業造成巨大困擾,也會浪費行政等公共資源去澄清。試想有關部門因流言而反復調查,疲于應付,是否還有資源和精力投入正常工作?受影響的豈非我們大家?互聯網經濟,流量必不可少,但應“取之有道”。
“網紅企業”、明星企業,往往是“秀于林”的那棵樹,“棒殺”無異于毀壞秀林土壤。在地方調研,一家新能源汽車明星企業工作人員感慨,“應對各類負面和不實信息已經成為他們的沉重負擔”。如果一家企業因為做得好而走紅,就必然經歷網絡中傷的“悶棍”,顯然不公平不合理,更是一種不必要的消耗。為這些企業營造更好輿論環境,幫助他們心無旁騖謀發展,是構建良好營商環境的題中之義。
但另一方面,“捧殺”也同樣值得警惕。企業再優秀,也不必在輿論場中捧得神乎其神,更不必和各類粉絲心態、極端情緒掛起鉤來,好像他們容不得任何批評,這樣反而可能害了這些優秀企業。保持自信、客觀心態,給予他們應有的鮮花和掌聲,也理性看待他們身上的短板和問題,與中國企業共同成長,這何嘗不是更深沉的愛護與更大的支持。
原標題:《人民日報評論:莫讓“胖東來們”陷入“棒殺”“捧殺”泥潭》
欄目主編:孫欣祺 文字編輯:施薇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雍凱
來源:作者:人民日報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