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服務走基層 ? 羊城豆丁的十二時辰之“以行走探究,品味鄉土嶺南”主題活動
——廣州市第二幼兒園豆丁茶園探秘活動紀實
在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廣州市社科聯)的引領下,“社科服務走基層”系列活動持續深化教育實踐。作為“羊城豆丁的十二時辰”主題活動的第三站,廣州市第二幼兒園于4月26日帶領孩子們走進茶園,以“行走探究”的方式,沉浸式體驗嶺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次活動不僅延續了“教育走出課堂,融入生活”的理念,更通過實踐讓孩子們感悟勞動之美與傳統文化的智慧。
小豆丁采茶記:指尖上的學問
茶園里,孩子們化身“小小茶農”,在小米媽媽這位資深茶藝家的指導下學習茶葉的奧秘。通過觀察茶樹葉片的互生排列、網狀葉脈以及葉緣鋸齒的特征,孩子們掌握了辨別茶樹的方法。采茶環節中,大家謹記“輕捏頂芽,指尖提拉”的秘訣:找到頂芽后,向下輕數一至兩片葉子,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莖部,手腕輕提,茶葉便自然斷裂。小米媽媽老師特別強調:“不能用指甲掐斷哦!細菌會讓茶葉氧化變苦,影響茶香!”孩子們小心翼翼的動作中,透露出對自然的敬畏與珍惜。
以茶明禮:奉茶中的恭敬心
茶文化不僅關乎技藝,更蘊含禮儀之道。活動中,老師為孩子們布置了“大自然茶席”,演示了傳統伸掌禮——四指并攏、拇指內收、掌心微凹,傾斜茶杯時欠身微笑,傳遞尊重與誠意。孩子們輪流為師長奉茶,稚嫩的動作里滿是專注。一位家長感慨:“奉茶儀式讓孩子學會感恩,這是課本里學不到的‘生命教育’。”
客家擂茶:舌尖上的文化傳承
作為活動的壓軸環節,親子共同體驗了客家擂茶的制作。孩子們手持小研缽,將茶葉、花生、芝麻等食材細細研磨,再加入蘿卜干、豌豆等配料,擂擊聲中香氣四溢。老師講解道:“擂茶是‘中國茶文化活化石’,茶葉最早就是用來食用的哦!”許多挑食的小朋友在動手制作后,主動品嘗自己的成果,家長笑稱:“勞動讓食物變得更美味!”
教育生根,文化發芽
本次茶園行走探究,孩子們不僅收獲了知識,更在勞動中培養了耐心與協作精神。從采茶到制茶,從學禮到實踐,嶺南文化的種子已悄然播撒在幼小心靈。廣州市第二幼兒園將持續踐行“社科服務走基層”的宗旨,讓教育在鄉土中扎根,讓成長在行走中綻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