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網友在社交媒體發帖稱,在獅子行古文化遺址打卡時遇到“省級重點文物與大糞共畫面”。發帖者高先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有打卡歷史文物的愛好 ,在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附近有臭味和糞便是第一次,質疑是否對文化遺址缺乏尊重,并表示可能離遠一點更好。5月6日,當地街道辦事處值班人員回復極目新聞記者:“現場核實有玉米瓤等垃圾,已經清理干凈。”
圖中圈內黑色區域為受訪者所稱糞便(來源:受訪者社交媒體)
趁著五一假期,4日中午,高先生前往山東濰坊市寒亭區“獅子行古文化遺址”打卡,沒想到現場的環境令他感到詫異。還沒走到文物標識處,“我聞到一股很臭的味道,發現右側地上有一圈黑色的糞便,距離文物標識距離比較近,標識旁邊還堆著玉米秸稈和建筑垃圾。”高先生猜測,糞便可能是施肥用的,但周圍范圍內都能聞到臭味,還有很多蒼蠅到處飛,隨著氣溫升高,如果不處理的話味道更大。他質疑,在文化古跡標識附近出現這一畫面,是否是對歷史文物缺乏尊重,“相信附近有其他地方可以處置,能否離標識遠一點,會更好”。
獅子行古文化遺址標識碑(來源:受訪者社交媒體)
“打卡省級以上的保護點,比較有意義,同時也是了解一下歷史、文化。”高先生介紹,他是歷史文化和古跡的愛好者,五一期間,他提前做好攻略,準備打卡一系列歷史遺址和文化古跡。此前,他在山東省威海市的一處文化公園游覽后,便自行駕車來到獅子行古文化遺址打卡。高先生說,沒想到會這樣,這是第一次遇到。
根據高先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的圖片顯示,“獅子行古文化遺址”文物標識碑上寫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旁邊有約一人高的玉米瓤堆成的垛子。據朱里街道微信公眾號“山水朱里”介紹,獅子行古文化遺址位于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朱里街道獅子行村北,南距煙濰公路500米。內涵大汶口、龍山文化和商文化堆積,文化層最深達2米左右。1974年,獅子行聯中在高埠前平整地面時發現該遺址,1978年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當地的文化部門聯合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約100平方米。獅子行古文化遺址地處高埠上,目前保存基本完好。
5月6日下午,濰坊市寒亭區朱里街道辦事處王姓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他將馬上核實上述情況。14時20分許,朱里街道辦事處辦公室張姓值班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已向該遺址所在的獅子行社區核實,遺址附近有玉米瓤等垃圾。“社區書記沒說有糞便,剛剛已經把現場清理干凈,垃圾已清理走了。”該名值班人員表示。
來源:極目新聞(記者:柳琛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