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去朋友家做客,發現她兒子小凱寫作業特別專注,一小時里不曾抬過一次頭。一個10歲的小男孩,就有如此專注力,真的很難得。
好奇心大發的我,向朋友討要培養秘訣。只見她指了指孩子的書桌,然而我看半天也瞧不出個所以然,最后她神秘兮兮地說,“以前他寫10分鐘就坐不住,加入‘學霸色’后,現在能安靜學很久。”
學霸色?我一聽更蒙圈了。
“學習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毋容置疑,是專注力與毅力。不少人為孩子學習容易分心而煩惱,其實除了學習方法,環境色彩也很重要……”
朋友一通解釋后,我才發現,顏色對人的大腦狀態影響那么深。
相信你也有過類似的體驗:看到纖云不染的藍天,身處浩瀚無邊的海邊,整個人會不自覺地靜下來,不僅呼吸變慢了,思緒變輕,煩心事也漸漸遠了;在夏天,當你看見藍色的東西時,不知怎么的,像是剛吃過冰激凌一樣,會感覺到一絲絲涼爽。
藍色被人稱為“學霸色”,不是沒有道理的。
2010年,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的一項實驗表明,藍色能抑制壓力激素皮質醇的分泌,減輕焦慮感。
2015年日本立命館大學,讓60名小學生分別在藍色和紅色教室里,用30分鐘完成數學題,結果顯示:紅色教室的學生其分心次數,比藍色教室的人多2.3倍,而且完成任務的質量更差。
2019年,美國加州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藍色刺激會降低大腦島葉(負責時間感知)的活躍度,讓人產生一種“時間飛逝”的錯覺;紅色則會激活杏仁核,讓人壓力升高,給人一種“度日如年”的感覺。
這些研究,說明了藍色自帶“鎮定”效果,能舒緩壓力,提高專注力,縮短時間感知,繼而讓我們更好地進入心流狀態,進行長時間的思考。
看到這里,你也許想把娃的所有東西都弄成藍色的,可別忘了物極必反。長期置身于滿眼藍色的環境里,容易讓人感到消沉,甚至降低大腦的活力。
所以,想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學習,就在他的學習環境里,適當加入一點藍就好,不要貪多,別大面積地使用。比如:
用藍色熒光筆標注重點內容,黑色筆寫注釋,通過顏色對比形成視覺焦點,好讓負責長期記憶存儲的海馬體,把你想要記住的內容標記為關鍵信息。
畫思維導圖時,中心主題用藍色,分支用對比色(如橙色)強化層級。
常用文具包括橡皮擦、筆袋、尺子、筆記本、筆盒,建議用藍色系,而書桌、壁紙、窗簾、靠墊等則可以選用淡藍、灰藍。
孩子經常要挑燈夜讀,選用能發出柔和藍光的臺燈,護眼又能提高學習效率。
學習完了,肯定要放松休息好,第二天才有高效持久的精力繼續學習。
而孩子休息時最愛呆的地方是客廳,所以我們要把森林綠、米色、棕色等大地色彩融入到客廳的燈光、墻紙、抱枕、家具當中,讓他在完成作業后,舒緩緊繃的神經,給大腦來個舒服的“按摩”。
冷色提神,暖色養神。雖說學習時加入“學霸藍”,休息時搭配大地色,不能讓孩子變聰明,但可以幫他找到一張一弛的節奏,高效持久地學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