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6日凌晨,印度武裝部隊發起了一場代號為“朱砂行動”的軍事行動,對巴基斯坦及巴基斯坦占領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境內的九處恐怖分子基礎設施目標實施了精確打擊。這一行動是對4月22日發生在印度控制的克什米爾帕哈甘地區的恐怖襲擊的直接回應,該襲擊造成26名平民死亡,其中大多數為游客。印度的果斷行動不僅展示了其打擊恐怖主義的決心,也將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緊張關系推向了新的高度。作為兩個擁有核武器的鄰國,任何軍事沖突的升級都可能引發災難性后果,國際社會對此高度關注。
2025年4月22日,帕哈甘的白沙朗谷(Baisaran Valley)成為了一場血腥恐怖襲擊的發生地。白沙朗谷是克什米爾地區一處風景秀麗的旅游勝地,僅能通過徒步或騎馬到達,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然而,這一天,槍手對游客群體發動了近距離襲擊,造成25名印度公民和1名尼泊爾公民死亡,總計26人遇難。據目擊者描述,襲擊者特別針對男性游客,并指責受害者支持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襲擊現場一片混亂,許多游客被迫逃離,留下了恐怖的回憶。
最初,一個名為“克什米爾抵抗陣線”(The Resistance Front, TRF)的組織通過社交媒體聲稱對襲擊負責,但隨后撤回了這一聲明。印度政府指責TRF與巴基斯坦的恐怖組織拉什卡爾-埃-泰巴(Lashkar-e-Taiba, LeT)有關聯,并認定巴基斯坦為襲擊的幕后支持者。巴基斯坦政府則堅決否認任何關聯,并呼吁對襲擊事件進行“中立調查”。
帕哈甘襲擊事件打破了印度政府關于克什米爾地區安全狀況改善的說法。2019年,印度撤銷了查謨和克什米爾的自治地位,聲稱此舉減少了恐怖活動。然而,這場針對游客的大規模襲擊表明,克什米爾地區的緊張局勢遠未平息。襲擊事件引發了印度國內的強烈憤怒,公眾要求政府采取果斷行動,追究責任人。
帕哈甘襲擊事件發生后,印度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外交和軍事措施,以回應這一事件并向巴基斯坦施壓。4月23日,印度外交秘書維克拉姆·米斯里(Vikram Misri)宣布暫停與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水條約》(Indus Waters Treaty),這是自1960年該條約簽署以來首次暫停。該條約規定了印度河水系的分配,巴基斯坦80%的農業用水依賴于此。印度還關閉了阿塔里-瓦格哈邊境檢查站,禁止巴基斯坦國民以南亞區域合作聯盟(SAARC)簽證豁免方案進入印度,并撤銷了所有已發放的簽證。此外,印度驅逐了巴基斯坦駐印度高級外交官,并召回了印度駐巴基斯坦的外交人員。
在軍事層面,印度與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分界線(Line of Control, LoC)沿線發生了多次交火。自4月24日起,雙方在邊境地區的軍事對峙加劇,炮擊和槍戰頻發。印度總理莫迪在襲擊后發表講話,承諾將“追捕并懲罰每一名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并表示將“追到地球的盡頭”。
為爭取國際支持,印度在聯合國展開外交攻勢,試圖證明其行動的合法性。印度外交部長S·賈伊尚卡爾(S. Jaishankar)與多個國家的外交官通話,闡述印度對巴基斯坦支持恐怖主義的指控。印度還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了關于帕哈甘襲擊的報告,尋求國際社會對其自衛權的認可。
在帕哈甘襲擊事件發生兩周后,印度于2025年5月6日凌晨發起了“朱砂行動”(Operation Sindoor)。根據印度國防部的聲明,這場行動針對巴基斯坦及巴基斯坦占領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境內的九處恐怖分子基礎設施目標,旨在摧毀策劃和指揮對印度發動恐怖襲擊的據點。印度強調,行動是“有分寸且不升級局勢”的,僅針對恐怖分子設施,未涉及巴基斯坦的軍事或民用目標。
“朱砂行動”由印度陸軍、海軍和空軍聯合執行,展示了印度三軍協同作戰的能力。行動中,印度使用了拉法爾戰斗機(Rafale jets),配備“標槍”巡航導彈(Scalp cruise missiles)和“錘頭”精確制導彈藥(Hammer precision-guided munitions)。所有打擊均從印度領土內發起,未進入巴基斯坦領空,以避免直接挑釁。
被打擊的九處目標包括:
- 巴哈瓦爾普爾(Bahawalpur):賈伊什-埃-穆罕默德(Jaish-e-Mohammed, JeM)總部所在地。
- 穆里德基(Muridke):拉什卡爾-埃-泰巴(Lashkar-e-Taiba, LeT)總部,距離印度邊境僅30公里。
- 古爾普爾(Gulpur)、比姆伯(Bhimber)、查克·阿姆魯(Chak Amru)、巴格(Bagh)、科特利(Kotli)、錫亞爾科特(Sialkot)、穆扎法拉巴德(Muzaffarabad):這些地點被印度認定為恐怖分子訓練營或指揮中心。
印度情報機構RAW(Research and Analysis Wing)為行動提供了精確的目標坐標。印度國家安全顧問阿吉特·多瓦爾(Ajit Doval)向美國方面通報了行動細節,強調印度在目標選擇和執行方式上的克制。印度國防部在行動后發表聲明稱:“我們的行動是精準的、有針對性的,且不以升級局勢為目的。沒有任何巴基斯坦軍事設施被攻擊。”
印度軍方還在社交媒體平臺X上發布了一段視頻,展示了行動前的武器裝備和坦克,配文:“準備打擊,訓練有素。”印度陸軍在行動后宣布:“正義得以伸張。勝利屬于印度!”北方邦首席部長在X上發帖稱:“勝利屬于印度!勝利屬于印度軍隊!”
巴基斯坦對“朱砂行動”的反應迅速而激烈。巴基斯坦軍方證實,印度對三個地點發動了導彈襲擊,分別是巴哈瓦爾普爾、科特利和穆扎法拉巴德。巴基斯坦公共關系局(ISPR)主任表示,印度共對六個地點進行了24次打擊,造成8人死亡,22人受傷。巴基斯坦總理謝赫巴茲·謝里夫(Shehbaz Sharif)將印度的行動稱為“戰爭行為”,并表示巴基斯坦保留“強硬回應”的權利。
巴基斯坦陸軍參謀長阿西姆·穆尼爾(Asim Munir)將軍警告稱,印度的任何“軍事冒險”都將遭到“升級”的回應。巴基斯坦信息部長阿塔烏拉·塔拉爾(Attaullah Tarar)在X上聲稱,巴基斯坦已“適當回應”印度的襲擊,并擊落了三架印度戰斗機和一架無人機。然而,印度政府否認有任何飛機被擊落,并表示所有空軍飛行員均安全。
在軍事層面,巴基斯坦軍隊對印度邊境地區進行了報復性炮擊,特別是在查謨和克什米爾的蓬奇(Poonch)和拉喬里(Rajouri)地區。印度軍方報告稱,巴基斯坦的炮擊導致3名平民死亡,另有一名婦女及其女兒在蓬奇受傷。巴基斯坦還關閉了部分領空,導致多家航空公司,包括卡塔爾航空、印度航空和香料航空,取消了相關航班。
巴基斯坦政府呼吁國際社會在“下結論之前”對帕哈甘襲擊事件進行調查,并重申其與襲擊事件無關的立場。巴基斯坦還向聯合國安理會表示,保留對印度行動作出“適當回應”的權利
印度和巴基斯坦均為核武國家,這使得當前的緊張局勢尤為危險。一項2019年的研究曾警告,2025年兩國可能因一次高傷亡的恐怖襲擊而爆發核沖突。研究預測,這種沖突可能導致數千萬傷亡,并對全球氣候和糧食安全造成毀滅性影響。
貝爾弗中心(Belfer Center)的一份報告指出,美國的外交干預在帕哈甘襲擊后可能阻止了局勢的立即升級,但“朱砂行動”的實施使局勢依然岌岌可危。報告警告稱,任何誤判或報復行動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導致無法控制的后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