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云槐
“八水繞長安”是西安(古長安)即的基本地理環境,分別是涇(jīng)河、渭(wèi)河、灃(fēng)河、澇(láo)河、潏(jué)河、滈(hào)河、浐(chǎn)河、灞(bà)河。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里,八水都有龍王,涇河龍王為八水都總管,司雨大神。按照水系來說,別的六條河流不說,明顯的渭河流域面積、水流量大,涇河是渭河的支流。但是,《西游記》里為什么涇河龍王是八水都總管,為什么作為支流的涇河龍王成為了八水龍王的老大呢?
上周去“涇渭分明”所在地,西安市高陵區耿鎮街道釣北村訪友,與村書記閑聊得知,村上計劃依托“涇渭分明”發展村集體經濟,而且村集體創辦的“拾光小鎮”已經初具規模,形成了產、學、游一體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對于村集體經濟發展這么好,我很是贊嘆。不由得在村里多轉了幾圈,和多位村干部、村民進行了交流。當談及村史文化時,因為“涇渭分明”在釣北村轄區,我就提到了涇河龍王的傳說,按常理來說,涇河是渭河的支流,涇河龍王應該比渭河龍王職位低才是,其實平時大家也是這么認為的,但為什么《西游記》里,涇河龍王比渭河龍王職位高,作為八水都總管的涇河龍王,怎么就成了關中平原水系里,包括渭河龍王在內長安八水的其他龍王的上司?圍繞這個問題,我按照自己了解的知識做了猜想,我對村干部、村民說,西安是古代絲綢之路的起點,涇渭分明是古絲綢之路的水上起點,古代涇河沿岸的經濟貿易比渭河沿岸好,所以俗話說得好“誰有錢誰說了算?!睕芎友匕督洕任己友匕督洕?,涇河龍王自然比渭河龍王享受的香火旺,因此,涇河龍王就是八水的老大。說到這兒,村書記很感興趣,立即要在“拾光小鎮”的解說詞里加入這些觀點和細節。他很認真,我就不能馬虎,便答應他形成文稿,提供給村上借鑒。
回家后,我立即認真查閱了相關資料,我最初的猜想也漸漸清晰了,一個明確的觀點是,明清時期,涇河兩岸的商貿經濟發達,比渭河渭河沿岸經濟水平高,其它六水流域面積小,沒法比,所以涇河龍王就有了更大的話語權。因此,《西游記》里涇河龍王就成了老大,做了八水都總管。筆者認為,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涇河流域發達的人工灌溉系統是涇河兩岸經濟發展的基本保障。
自古以來,涇河流域的人工灌溉系統發達,給“渭北旱腰帶”帶來了穩定的農業生產。戰國時期的“鄭國渠”,西漢的“白渠”,近代的“涇惠渠”,這些改善關中平原農業生產的大型水利工程,都利用的涇河水系。這些水利工程都源自涇河水,至今還在發揮著無法替代的巨大作用。
二、古絲綢之路奠定了涇河沿岸商貿的發展基礎,同時極大地促進了古代東西方貿易的發展。
“涇渭分明”是古絲綢之路的水路起點,涇渭河沿線就是古絲綢之路的起始商道。作為商貿通道,涇河沿岸的商貿交流遠比渭河兩岸發達。古今中外的商路,無一例外都是沿著水源發展。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西安,涇渭分明是關中平原最大的兩條河流的交匯點,自然就成為古絲綢之路的水路起點。
絲綢之路一般可分為三段。 東段:從長安到玉門關、陽關。(漢代開辟)中段:從玉門關、陽關以西至蔥嶺。(漢代開辟)西段:從蔥嶺往西經過中亞、西亞直到歐洲。(唐代開辟)。古絲綢之路的東段(即起始段),就是西安至河西走廊的西口,即古代的玉門關、陽關。這段商道通常有三條線路,即北線、中線、南線。東段各線路的選擇,多考慮翻越六盤山以及渡黃河的安全性與便捷性。三線均從長安出發,到武威、張掖匯合,再沿河西走廊至敦煌。北線:從涇川、固原、靖遠至武威,路線最短,但沿途缺水、補給不易。中線:從涇川轉往平涼、會寧、蘭州至武威,距離和補給均屬適中。南線:從鳳翔、天水、隴西、臨夏、樂都、西寧至張掖,但路途漫長。
古絲綢之路起始段三條線路中,北線、中線都是涇河起始,而且中線商業條件最好,貿易量也是最大的,這就決定了涇河沿岸的商貿交流遠遠大于渭河沿岸。
三、秦直道對涇河沿岸經濟的發展有著深淵的影響。
秦直道的起點位于涇河流域,秦直道起于咸陽,向北進入淳化、涇陽、三原,由此向北過延安、榆林,進入秦時的九原郡,即現在的太原。秦直道最初是軍事通道,但秦以后,沿途的商業貿易作用大大超越了軍事功能,為涇河兩岸的商貿發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四、明清時期陜西商幫“走西口”就是沿著涇河走河西走廊,出河西走廊的西口。
明代的“糧油鹽茶專賣”、“糧油鹽茶開中”以及“鹽禁茶禁政策”等政策,對陜西商業貿易的發展影響巨大,使陜西商幫發展成為明代和清代前中的最大的商幫。
以“禁茶政策”和“茶葉開中”為例,茶葉在明代屬于政府專賣,嚴禁私人販賣茶葉。由于西北自然條件相對較差,隨著明代邊境的穩定,幾十萬邊軍的供給成了政府的一個大問題。禁止私人販賣茶葉就發展成為了“茶葉開中”,政府允許私人販賣茶葉給北部游牧民族,一部分收入歸政府。這種政府一舉兩得,一方面游牧民族不產茶葉,但是“牧民不可一日無茶”,政府邊貿政府實質上是對游牧民族的一種控制;另一方面解決了守邊軍隊的供給問題。由于西北邊軍多、距離糧食鹽茶等軍需物資的產地遠,所以“茶葉開中”初期只限于陜西商人,奠定了明代和清代前中期陜西商幫全國第一的地位。陜西商幫“走西口”的規模越來越大,涇河沿岸的經濟就越發達。有名的涇陽“安吳商幫”、三原的“周家商幫”、旬邑“三水唐家”等就是這些商幫的代表。
五、明代經濟結構發展,為涇河龍王的出現提供了成長的溫床。
明代資本主義萌芽的興起,改變了經濟結構,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對古代神話體系頁產生了極大的沖擊,促使古代神話體系走下神壇,逐漸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龍王出了四海龍王之外,出現了龍族體系,各條河流都有龍王,每條小溪都有龍王,甚至一口水井都有龍王,這種世俗化、大眾化龍王體系,或者說龍族體系為《西游記》涇河龍王的出現提供了經濟基礎。
六、《西游記》里的涇河龍王來源于江浙一代人們對陜西商人的認知。
《西游記》作者生活于江浙地區,直接或間接地會經常接觸到陜西商人,由于涇河沿岸商幫多、規模大,所以涇河沿岸走出的商人遠遠超出其他地區,這為涇河龍王成為八水老大提供了認知條件。
七、“涇渭分明”成語意義的影響。
涇渭分明,指的是涇水和渭水合流時清濁非常分明,古人認為涇水清,渭水濁,比喻是非分明,界限清楚。自古以來,多數時間里涇河清、渭河濁,人們普遍認為“涇清渭濁”?!皼芪挤置鳌钡慕缦薹置?,使得傳統觀念里人們喜歡清,不喜歡濁,從情感上來說,這是人們喜歡清水的自然心理,那么涇河龍王管束渭河就成了人們普遍的心理喜好。
八、古代神話傳說龍族體系世俗化觀念的影響。涇河龍王在古代神話傳說龍族體系里,能成為八水老大,受世俗化裙帶關系的觀念影響比較大。傳說中涇河龍王有一個龐大的關系網。他的老婆是四海龍王的妹妹,這樣他就與最頂級的龍王搭上了關系。他有9個兒子,前4個兒子,分別坐鎮僅次于四海的四瀆,是江河淮濟的龍王;老五、六、七、八四個各混跡于佛、道、天庭的各處要害部門,在西天、南海、天庭受重用。出了最小的老九頑劣無職位,其他都是要職,這就使得涇河龍王腳踩多條船,勢力大過一般的龍王。
以上內容,一部分經過考證,一部分是個人猜想。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2025年4月30日初稿
2025年5月6日二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