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作家出版社,發現更多文學好書
★ 本書帶領讀者跨越時空,與歷史人物、神話傳說進行對話,感受秦嶺漢江的厚重歷史和獨特魅力。作者從歷史、人文、自然等多維度視角,對秦嶺漢江進行解讀,引發讀者對山水之美、文明之根的思考。
★ 作者在書寫山水的同時,融入對國家、民族、文明的自豪感和責任感,引發讀者對家國情懷的共鳴。
★ 書中蘊含著深刻的哲理思考和對人生的感悟,能夠啟迪讀者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讀者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世界。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秦嶺漢江記》
楚建鋒 著
作家出版社
新書介紹
作者以生于斯、長于斯的秦嶺、漢江為“文心”,將“與我惟一”而妙極生情的噴薄情感,化為五十二章十五萬余字的散文集,分為上篇“秦嶺歲月”,下篇“漢江泳思”。正如他在開篇寫道:“一萬個人的心中,有一萬個秦嶺。是為‘秦嶺之子’的我,有了自己的‘秦嶺歲月’”,作者將秦嶺的厚重歷史、壯美風光展現給讀者,讀后,讓人生發出為祖國壯美河山情馳神縱的悲憫情懷、心心相惜的美學思考、一步一景的情感洗禮,感受到作者對家鄉的愛的回歸、美的享受、情的癡迷。
作者介紹
楚建鋒,陜西省漢中市人,現居北京。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北京作家協會會員、海南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理事,中國政法大學法學碩士、香港公開大學中國法律碩士、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博士,主任編輯,曾在部隊、地方政府、新華社、海南省委、北京市委、北京高校等工作。
出版有《寫在庚子》《上善若水》《泉》《風起天涯》《劍鋒時評》《濤聲》《觀潮》等多部文學作品,有百余篇作品獲省部級以上獎勵。
任電影《少年先鋒》,電視片《為了首都的和諧》《奧運,祝你平安》,文藝晚會《崇高的榮譽》、《平安北京》,圖書《時代先鋒宋魚水》、《政法之歌》、《椰風海韻巾幗花》等40多部(臺)總策劃、總撰稿、總編輯。
文章試讀
一萬個人的心中,有一萬個秦嶺。
身為“秦嶺之子”的我,有了自己的“秦嶺歲月”。
我出生在秦嶺南坡的首府漢中市漢臺區的十八里鋪鎮,后隨父母舉家遷到市區,在距漢高祖劉邦拜韓信為上將軍的“拜將壇”百米西側居住,飲著發端于南麓寧強縣嶓冢山的漢江水長大。
青年,翻過南坡進入了北坡的終南山腳下。在樓觀臺旁,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邦國“有邰國”的武功縣,投筆從戎。
壯年,命運流轉,奔赴祖國最南端的南中國海海南謀生。在那里,常常被人問是“哪里人?”,自己張口即來:“秦人!”
中年,命運又讓我來到曾主宰中國近千年興盛的北方帝都北京度日,也常常被問及“籍貫”,答曰:“陜西!”再曰:“秦嶺南坡!”還曰:“首府漢中!”
每每夜闌人靜,常常魂牽夢繞于中國的龍脈——秦嶺,以及“龍脈”腳下孕育出的“天府關中”“銀河漢水”。這片大地上,兩千多年的王朝都城……如此,讓我揮之不去,罷之不能!
俗話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再說,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還是山水一色,山高水長。
秦嶺風光(圖片來源:朱雀國家森林公園)
秦嶺的山水,那巍巍的“中華第一險山”、中國的“父親山”、中國的“龍脈”,那奔騰不息的渭河、漢江、洛河、嘉陵江,就是我祖祖輩輩伏羲、華胥、女媧、炎帝、黃帝等的血肉之軀,化為山水而成。故而,秦嶺的每一粒塵土、每一滴泉水、每一棵小草、每一種動物、每一塊礦石……都是祖先們的“精魂”化為不老的氣象,養育著。
為此,我開始把出生后聽到、看到的這片土地,常常夢中與土地上的人、景、物等交融的點滴故事,流于筆端。這樣,有了歷史、人文、古今等多維度視角下的二十五個橫斷面的秦嶺。
掩卷,這些敘述鉆進歷史深處和背后,渴望恢復歷史肌理,探尋歷史的原始美!
期盼,能閃現出中華龍脈的精氣神,也算是對秦嶺的另一種觀望。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相信未來的日子,在不斷與秦嶺的神交中,還會蕩出新的維度和敘事來。
巨龍秦嶺
俯仰天地,縱觀宇宙,伏地分南北,立地成山脈,化地為綠茵,唯我巍巍秦嶺也!
秦嶺,是中華五十六個民族融合圖騰的巨龍,在上下五千年、滄海桑田間行走、騰飛,把古老的中國文化綿綿不絕傳向遠方,傳向世界文明的遠方。
盛夏時節,汽車在天高云淡、氣候宜人的西(安)漢(中)高速公路上行駛。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一大早,陜南首府漢中的市花旱蓮,在古漢臺綻放了。站在這座當年漢高祖被西楚霸王貶謫的王府,不由想起劉邦“蓋世勛名三杰并,登壇威望一軍驚”,拜“手無縛雞之力”的韓信為上將軍,而“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盡顯“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的猛士豪情!
在望江樓上眺望,遠處平靜的漢江清澈如銀龍,一波一波地緩緩流動著。越千年的往事,早已煙消云散。古城古戰場,已成為一江兩岸的魚米之鄉,儼然西北塞上的小江南。一江清水,花團錦簇。政通人和,風光無限。
眼前,一簇簇鮮紅鮮紅的旱蓮,靜靜綻放著。淡淡的花香飄滿古漢臺的角角落落,沁人心脾。觸景生情,讓人幾多感慨,幾多清朗。
是呀,一晃,就是兩千多年前的往事!流連在旱蓮的搖曳身姿中,沉浸在千年漢宮的故事里,一轉眼,坐上穿行在巨龍秦嶺“臟腑”里的汽車,讓人有點恍惚。自覺不自覺間,思緒在古今間開始徘徊。
《山海經》卷二“西山經”云:“西山,華山之首。”華山之后,分別是鈐山(今韓城市附近)、崇吾山(今阿爾泰、昆侖、天山一帶)、白于山。據說,“華夏”一詞中,夏指夏朝,而“華”就是華山。《史記·五帝本紀》云,黃帝和炎帝都脫胎于華胥氏。因此,華,指華胥氏,居住在秦嶺驪山南麓。華胥氏生女媧和伏羲。可見,中國歷史的根脈皆源于此!
正是華山的古老而神秘,把西岳一脈的秦嶺蒸騰得光怪陸離,令人神往。浪漫的黃帝、后稷、西王母、玉石、湯泉、龍首山、皇人山、巨獸、鸞鳥、魚、朱厭……在《山海經》里、《水經注》中,變化莫測、氣象萬千。而今,已成為國寶大熊貓,日本國鳥朱鹮,金絲猴、羚牛、黑鸛、鬣羚、斑羚等數不清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和世上最豐富的雉雞類族群成長地;成為上千種中草藥的國家“天然藥庫”;成為“南北植物薈萃、南北生物物種庫”的亞熱帶標志植物生物之地;成為金銀煤釩鋁鋅等儲量位居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的礦產區;成為人們永遠的遐思和膜拜!
華山
在大禹及其屬臣們記載的五千三百多處大山中,昆侖被奉為萬山之宗。在滿目奇花異草,到處猛獸珍禽的山海里,西岳有不死之藥,昆侖有不死之樹,并常常有人面龍身的神仙出沒。這些半獸半人的記載,是先民們對祖先圖騰崇拜的內心表達,也是秦嶺的化身所在。
遠古的圖騰活動,雖然早已沉迷于遙遠的歷史海洋,但是《易·系辭》中的“伏羲,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風俗通義》中“伏者,變也。戲者,法也”的記錄,透視出“伏羲用八卦,以變化天下”的巫術禮儀。
《山海經》中“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神,一日七十變”的傳說,晉皇甫謐著《帝王世紀》中“燧人之世,……生伏羲……人面蛇神”的描述,都揭示出中華人類始祖“女媧”“伏羲”的“龍蛇”意象。
這是遠古先民們,用心營造出的氏族、部落、部族聯盟的精神崇拜、人文圣物。是祖先們在營造的龍蛇中,把其圖騰化為一條巨龍——中華民族的象征。所以,龍,有蛇的體形、馬的毛、鹿的角、鷹的爪、魚的麟……就是遠古華夏各個氏族、部落、部族聯盟團結的象征。最終,九九歸一,融為一體,成為我中華民族的圖騰。其形其姿其神,蔚為壯觀,讓人神往,成為中華民族永恒的符號和文化記憶。
明周游在《開辟衍繹》中曰:“天人誕降大圣,即盤古氏,龍首人身,神靈,一日九變。”因而,巨龍盤古開天辟地,以龍身把汪洋恣肆的中華大地化為山川湖泊、森林大海、星辰日月,圖騰出中華民族的精氣神,圖騰出舊石器時代的藍田人、大荔人、白家人……至今,生生不息,樂享其間。
巨龍神圣之軀物化為秦嶺,橫亙在中國南北分界線,使中國的南北有了米面之隔、寒暑之差,大漠黃沙與青蔥漫山之別,南雨北雪、南船北馬之異……有了氣候不同、水土不同,飲食、建筑、交通等社會生活習慣的不同。久而久之,演變出中國南北社會風俗的萬象圖。這些,都是當今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瑰寶,不可復制和替代。
眼前的秦嶺,是陜西省內關中平原與陜南地區的界山。是西起昆侖,中經隴南、陜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張八嶺的龍化之地。是長江和黃河流域的分水嶺。是中國南北的界山,和“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線。
作為龍的傳人,在中華大地臥著的巨龍秦嶺身上,我們與這山這地這水這森林……這祖先恩賜的一點一滴、一枝一葉、一絲一縷,都是那么渾然一體,生死不離。生我養我藏我育我之秦嶺,我們,龍的傳人,在巨龍身上生生不息,流轉輪回,代代相傳。
正如詩仙李白游秦嶺最高峰作《登太白峰》云:“西上太白峰,夕陽窮登攀。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愿乘泠風去,直出浮云間。舉手可近月,前行若無山。”以及《望終南山寄紫閣隱者》云:“出門見南山,引領意無限。秀色難為名,蒼翠日在眼。有時白云起,天際自舒卷。心中與之然,托興每不淺。”
“若無山”“每不淺”,在中國人的文化傳承中,那些奪魂攝魄、耳熟能詳的靈魂形象,鎮宅圣君鐘馗、道教教祖太上老君、全真圣祖王重陽、文財神劉海、武財神趙公明、文史真人尹喜、藥王孫思邈、西周元勛姜子牙、漢初三杰之一張良、詩佛王維等,始終在“無山”和“不淺”中,永恒不滅,光耀我們前行的路。
在巨龍秦嶺的蔭庇下,秦王朝完成了中華統一的千秋霸業,并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以農為本”的基礎,開創了中華農業文明的第一個高峰。
之后,從秦嶺流淌出的河流澆灌了中國十三個封建王朝,如今,又承載著“南水北調”的使命,牽系著中國的未來。
伴隨我“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古漢臺的歷史文化遺址、洋縣的鳥類保護區、佛坪的大熊貓自然保護區、大型雕塑《華夏龍脈》等,秦嶺主脈,橋梁隧道,美不勝收,讓人忘我和不能自拔!
不覺間,秦嶺,悠然化為萬類競發的世外桃源,一條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正在同山脈冉冉升起,金光閃閃。五彩斑斕的身影,“乘天地之正,御六氣之辯”飛上天空,以游無窮……
美哉,秦嶺!壯哉,秦嶺!
大化我精氣神,美哉我炎黃子孫。
作家出版社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秦嶺漢江記》
楚建鋒 著
作家出版社
往期回顧,點擊關注
排版:鄧 寧
編輯:祁創祎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