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東南碩望——錢大昕紀念展”在嘉定區外岡鎮開幕。展覽將持續至7月,對公眾免費開放。
錢大昕(1728—1804),字曉征,號辛楣,又號竹汀,出身于嘉定望仙橋,即如今的嘉定區外岡鎮。本次展覽特設“吳中才子:錢大昕的一生”“既精且博:錢大昕的學術成就”“薪火相傳:錢氏家學傳承”“乾嘉風尚:錢大昕的學術交游”“淳古樸茂:錢大昕的書畫作品”五大篇章,通過三十余件手札、書畫、碑帖、古籍著作及眾多圖像資料的展陳,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現錢大昕的人生軌跡與學術藝術成就。
據悉,此次展出的展品不僅匯聚了嘉定博物館重要館藏,還整合了北京觀雪齋、明止堂中國字磚陳列館、上海翥云藝術博物館等機構的珍藏。清嘉慶間刻本《十駕齋養新錄》《天一閣碑目》、錢大昕致李文藻書札冊十九通等珍貴古籍悉數亮相。來自北京的李經國是錢大昕研究專家,著有《錢大昕年譜長編》,為展覽提供了大量展品和指導。正如他所言:“從望仙橋的瑯瑯書聲,到紫陽書院的滔滔宏論,外岡鎮的水土滋養了錢大昕,而他也以畢生學術之光反哺了這片文化沃土。”
展覽的另一看點是清代書法作品。不少錢大昕與師長、朋輩的往來信札,以及同時代學者的信札也在展覽中展出,讓展覽不僅作為研究錢大昕學術思想的重要窗口,也是一場書法藝術盛宴。嘉定地方史專家、副研究館員林介宇是此次紀念展的策展人。他表示,部分清代學者的珍貴書札和乾嘉學派重要人物的墨跡在此集中呈現,讓市民近距離感受那個時代的學術氛圍與文化力。
嘉定自古文風昌盛,名人輩出,孕育了許多杰出的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隨著展覽啟幕,“錢氏家族歷史淵源與文化傳承”項目正式啟動。外岡鎮將通過舉辦專題展覽、打造特色場館、講好大思政課、開設線上專欄、制作系列短視頻、開展主題活動、推出文化研學路線、開發文創產品八個舉措,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矩陣化。
改造一新后的外岡鎮圖書館也已于當天啟用。作為以“錢氏家族歷史淵源與文化傳承”為主題的特色圖書館,館內展出了40余件錢學森、錢偉長相關物件。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物件均為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和上海大學錢偉長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外岡鎮將依托院地資源共享,打造特色藏書體系,進一步拓展讀者的閱讀范圍。
近年來,外岡鎮通過深挖歷史文脈、整合文化資源、升級公共空間,逐步構建起“可感知、可參與、可傳承”的文化新生態。外岡鎮“兩校兩中心”、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等文化空間的啟用和改造,為市民搭建學習提升、文化交流、技能培訓的多元化平臺。同時,充分依托嘉昆太協同發展區位優勢,舉辦“理響嘉昆太”宣講村晚、“帶著爸爸去種田”等品牌活動,讓高品質文化服務“隨處可見”“觸手可及”。在文旅融合發展方面,外岡鎮持續發力,以錢氏宗祠、望仙橋等歷史遺跡為核心,啟動錢氏宗祠周邊地塊動遷工作,同步完成整體文旅規劃設計,未來將打造江南文化地標,重現“詩禮傳家”的錢氏家風魅力。
外岡鎮黨委書記李雪表示,外岡鎮始終以文化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將持續聚焦提升城市人文魅力與滿足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豐富高質量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推動外岡成為展示嘉定禮樂風雅之城文化魅力的靚麗名片。
原標題:《錢大昕紀念展在嘉定開幕,40余件錢學森、錢偉長相關物件驚喜亮相》
欄目主編:周楠 題圖來源:外岡鎮
來源:作者:毛佳凱、解放日報 吳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