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參把式”張蓮九
吉林日報記者 金澤文 高源
清晨,籠罩在薄霧中的參田里,一個身影穿梭其間,仔細查看每一株人參的長勢。他就是“參把式”張蓮九,吉林參王植保科技有限公司的中藥材種植員,今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范。
出生在“林海參鄉”撫松縣的張蓮九,雖然只有初中學歷,卻用20年的時間從人參種植“門外漢”成為行業內的“參把式”“活字典”。“剛接觸人參種植時,我什么都不懂。”張蓮九笑著回憶。憑著“干一行愛一行”的執著,他白天跟著老師傅下地實踐,晚上抱著專業書籍“惡補”,邊學邊研究。“平時多觀察、記錄,認真分析,尋求最佳解決辦法,事后還會做好總結。”他全身心投入,硬是摸索出一套科學種植方法。
辛勤耕耘,結出豐碩“參果”。如今,張蓮九能通過葉片顏色判斷土壤缺肥情況,憑須根形態診斷病蟲害,這些“絕活”背后是20年如一日的積累。
“我種植參地每丈僅需150克有機肥料,為常規施用肥的87.5%,不僅增產21.37%,還能節約成本10%。”張蓮九驕傲地展示他的“參根得樂節本增效技術”。近年來,他研發的“賽苗旺優質種子繁育技術”,使參苗成活率提升26.8%,而且人參產量高,品質好,在全縣各產區進行了推廣示范。
“我們要種就種精品參。”張蓮九帶領團隊攻克了“延遲采收”等難題,同時帶頭推廣綠色種植標準,建立從種源到采收的全流程追溯體系,幫助許多參農實現增收。
“質量安全第一”一直是張蓮九堅持的原則,是公司出了名的細心人。在每天工作結束后,他都到基地巡視是否存在工作遺漏、安全隱患等情況。“老張查質量比‘老鷹抓兔子’還仔細。”同事們這樣調侃。一次例行檢查中,張蓮九發現參葉有細微黃斑,立即尋找相關專家,盡快解決早期病害,避免造成經濟損失。20年來,經他手的人參從未出現質量安全事故。他曾多次被公司評為質量安全標兵,這些就是他對質量安全最好的詮釋。
“沒有張師傅,我家的人參不可能長得這么好,也不可能有這么高的收入。”人參種植新手王大哥告訴記者。早在10年前,張蓮九所在公司成立了“參博士”長白山種植聯盟,通過他的悉心指導,幫助參農解決技術難題,每年帶動數百戶參農完成千余畝參田春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來源:吉林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